-
国际盲人节国际盲人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但他们同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他们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色彩。我们将一起探索盲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与他们同行。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纪念日称为“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视力残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世界盲人联盟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140多个,总部设在巴黎。该会的宗旨是以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盲、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联盟规定:出席世界盲人联盟国际会议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人数中,盲人至少应占50%。在我国,大约有1700万盲人同胞,他们在出行、就业和教育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那么,盲人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在出行方面,盲道占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给盲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公共场所对于盲人的关爱和帮助也显得不足。尽管如此,盲人们依靠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借助盲杖、导盲犬等辅助工具,努力提高出行安全。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语音识别软件、电子阅读器等辅助技术,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业市场上,盲人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尽管国家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但盲人的实际就业率并不理想。视力障碍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困难重重。然而,众多盲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展现了就业的多元化。他们可以从事按摩、心理咨询、编程、音乐制作等多种工作。通过特殊教育和技术培训,他们掌握了专业技能,实现了自我价值。在教育领域,盲人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许多盲人孩子难以接受优质教育。盲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推动盲人事业发展方面,除了个人努力,社会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盲人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同时,慈善组织、志愿者团体和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盲人帮扶项目,如无障碍设施改造、就业培训、文化普及等。面对这些现状,我们每个人都应伸出援手,关爱盲人,传递社会温暖。以下是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情:提高关爱意识,主动帮助盲人;尊重盲人的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盲人政策,为他们争取更多权益;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盲人提供帮助;支持盲人教育事业,让更多盲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传播正能量,消除歧视,让更多人了解盲人群体。构建无障碍社会,我们应:提高公众对无障碍环境的认识,充分考虑盲人需求;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发挥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为盲人营造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盲人的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坚韧与不易,激发我们关爱盲人的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盲人们的幸福生活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
关爱眼睛,远离近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和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近视大军”。为了保护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预防近视,守护我们的视力健康。一、近视的危害1. 视力下降:近视会使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影响学习和生活。2. 眼部疾病:高度近视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病。3. 生活不便:戴眼镜虽然可以矫正视力,但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4. 影响形象:长时间戴眼镜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面部外观。二、预防近视的方法1. 正确的读写姿势: - 保持书本与眼睛保证合适的距离。 - 保持头部端正,不要歪头或躺着看书。 - 阅读时,书本应与桌面保持垂直。2.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 - 每连续用眼后,需要休息并远眺放松眼睛。 - 减少课余时间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3. 良好的用眼环境: - 确保学习环境有充足的自然光或柔和的人工光源。 - 避免在强光或弱光环境下阅读和写字。4. 增加户外活动: - 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步、打球、散步等。 - 户外活动可以帮助眼睛调节,减少近视的发生。5. 注意营养均衡: - 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绿色蔬菜、水果、坚果等。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眼睛健康。6. 定期视力检查: - 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采取措施。同学们,保护视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定期检查视力,共同预防近视,拥有一个清晰、美好的未来!记住,爱护眼睛,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
开学健康提示随着金色的秋风轻拂,新学期的钟声再次敲响,我们迎来了一个收获满满、气候宜人的季节。在这个时候,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守护我们的健康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让我们将勤洗手变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尤其是在餐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之后,以及触碰公共设施之后,都应当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净双手。同时,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我们应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有效流通。在饮食方面,鉴于秋季的干燥气候,建议适量增加水分摄入,并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同样不容忽视,它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此外,随着秋季气温的波动,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是保持良好身体状况的关键。秋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大家有效预防秋季传染病:1.个人卫生:维持高标准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定期打扫居住环境,特别是高频接触的表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常开窗通风。2.合理饮食与休息:秋季干燥,多饮水,多吃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确保每晚充足的高质量睡眠,以增强体质。3.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提升身体抵抗力。4.及时接种疫苗:按时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预防常见传染病。5.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尽量减少前往拥挤的公共场所,降低感染风险。6.注意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着装,防止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疾病。7.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相关情况。8.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传播给身边的人。针对特定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诺如病毒、肺结核等,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接种相关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密切接触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秋季传染病的风险,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新学期。
-
守护心灵之窗眼睛,被誉为人类感知世界的灵魂之窗,它们承载了大约一半的知识与记忆。无论是翻阅书卷、品味艺术佳作、洞察人间百态,还是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离不开我们宝贵的双眼。这双眼睛能识别五彩斑斓的世界和微妙的光线变化,将这些视觉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让我们得以洞察和理解周围的一切。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戴眼镜的人群日益增多,尤其是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现象愈发普遍,这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凸显了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的重要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众多,包括营养不均衡、先天条件不足,以及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等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眼睛过度劳累,未能得到适当的休息。视力疲劳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眼部因素:如调节力过度使用、眼肌平衡失调、瞳孔大小异常等。2.全身因素: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疲劳,降低了眼睛的耐受力。3.环境因素:不合理的照明、长时间注视同一物体等。4.营养不足:饮食中缺乏必要的视觉保健营养素。为了有效预防和改善视力,以下是一系列综合性措施:1.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2.正确用眼:保持正确的阅读和写作姿势。3.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帮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4.定时休息:持续用眼后,应适当休息,远眺放松眼部肌肉。5.合理照明:确保阅读和写作时有适宜的照明,避免在强光或阳光下用眼。6.避免不良环境:不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或写作业,不使用未洗净的手揉眼睛。7.健康饮食:改善饮食习惯,增加含维生素A、D、钙、铬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奶制品、鱼类、绿叶蔬菜和坚果,以支持视觉健康。8.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户外活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9.眼保健操:坚持做眼保健操和眼球操,缓解眼部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正确应对视力问题10.配镜准确:对于已经近视的学生,配眼镜时要求度数准确,不随意佩戴他人的眼镜。11.避免不良用眼:不在晚上关灯的情况下使用手机或电脑,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视力问题,保护我们的眼睛,使其在高科技时代中保持健康和明亮。这些措施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舒适的视觉体验。
-
世界环境日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环境保护、共建绿色家园的重要日子。作为初中生,我们既是地球未来的主人翁,也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家园添砖加瓦。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2. 空气污染:雾霾、酸雨等空气污染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3. 水资源污染:水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4. 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二、我们的绿色行动1.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做到正确分类投放垃圾。2.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使用环保袋、餐具等。3.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关紧。4.双面使用纸张,减少浪费。5.上下学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6.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7.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为地球添一抹绿色。8.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采摘。9.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知识,提高身边人的环保意识。10.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在世界环境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践行绿色生活,守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记住,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我们的每一个绿色行动,都将为地球带来美好的改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地球母亲献上我们的一份爱心!
-
世界无烟日世界无烟日来源于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会议上建议将节日定为每年的4月7日,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但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和二手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布的《剧毒物品品名表》中,尼古丁亦属于A级剧毒物,编号A2045。实现世界无烟无疑需要人类对“吸烟无好处”、“烟草是毒品”的事实真相达成一致共识。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 烟草的使用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在1492年以前,一直不被世人知晓。随着1492年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兴起,船员在东印度群岛上携带烟草归来,此后烟草才逐渐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瘾品而被世人知晓。1492年10月12日,意大利著名的探险家哥伦布率船队抵达了东印度群岛,在那里他们发现当地的土著民印第安人使用一种长管工具吸食着一种不知名的干叶,把另一端含在嘴里吸,然后从嘴或鼻子呼出烟雾。烟草很快被船员带回欧洲传播到社会底层群众及各个港口旁边的酒馆之中,随着需求量日益增大,这个商机很快被人们察觉,从此欧洲的商业船上又多了一件货物。1575年,西班牙人开始经营烟草生意,除了欧洲,他们还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销售,很快烟草就成了当地非常赚钱的商品。1578年,当时是中国明朝神宗万历年间,通过福建的水手和商人间的运作,由菲律宾将烟草传入我国,明朝称菲律宾为“吕宋国”,因此称烟草为“吕宋烟”或“淡巴菰”。进入崇祯年间以后,吸烟风气已经蔓延并败坏全国,明崇祯皇帝曾两次全国大举禁烟,清入关后延续明朝严厉禁烟的理念,其禁烟强度较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有多严苛,清朝法律明确规定:“文武百官、吸烟者革职,鞭100,戴枷锁关2个月;百姓吸烟刑40大板,流放3000里地”。1875年,杜兰德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自动卷烟机”于1878年在法国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其生产速度为25~30支烟/每分钟。自动卷烟机的发明,引起了商人们的兴趣,西方国家卷烟厂首先崛地而起,开始大量生产外观精美的“现代商品卷烟”远销海外,不久便传入中国,当时进口烟价高昂,只有富家子弟及社会名流能够稳定消费,所以人们才视吸烟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正是在那时不少国人跟风染上烟瘾。为拒绝海外天价卷烟,中国于1902年迅速在哈尔滨兴建了中国第一家卷烟厂名为“哈尔滨卷烟厂”。直至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198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现代商品卷烟历史由此而来。20世纪50年代,当科学研究证明了吸烟有害健康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很快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21世纪初,当人们意识到吸烟危害及烟草中含尼古丁、尼古丁具成瘾性的事实真相后,尼古丁(俗名“烟碱”)被世界各国纳入毒品行列。此后,世界烟草战争、世界无烟运动全面打响!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是由7000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气体占95%,如一氧化碳、氢化氰、挥发性亚硝胺等,颗粒物占5%,包括半挥发物及非挥发物,如烟焦油、尼古丁等。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瘾的物质。二手烟指从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散发的烟雾混杂在一起。二手烟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二手烟的许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世界前八位致死疾病中有六种疾病分别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核和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可能引发肺、喉、肾、胃、膀胱、结肠、口腔和食道等部位的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流产、早产、出生缺陷、阳痿等其他疾病 。1998年,在我国进行的100万死亡人群回顾性调查和25万人群追踪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人群中,所有归因于烟草的死亡中COPD和肺癌约占60%,而所患吸烟相关疾病中,COPD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冠心病和肺结核各占5%~8%。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COPD发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至少95%的COPD患者是吸烟者。吸烟使冠心病的患病时间提前10年,患病风险增加2倍,发生心脏猝死的相对危险升高3倍以上。吸烟使脑卒中的患病相对危险增加50%,其中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危险增加190%;吸烟使外周血管病的患病危险增加10~16倍,70%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和几乎所有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都与吸烟相关。吸烟者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患吸烟相关疾病的风险越大。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可使成人和儿童患多种疾病。二手烟暴露可增加成人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损害肺功能。二手烟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胎儿期母亲吸烟或二手烟暴露以及婴儿出生后的二手烟暴露均能使婴幼儿患多种疾病,如婴儿猝死综合征、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中耳疾病,诱发或加重哮喘,并且能影响儿童的肺功能发育。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而戒烟则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吸烟相关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大约可减少一半,而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会继续降低,戒烟15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绝对风险将与从未吸烟者相似;戒烟和防止二手烟暴露是防治COPD的最重要的手段,戒烟是证实的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唯一办法;戒烟还可以减少脑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肺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戒烟是治疗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戒烟还可减少周围人群尤其是家人和同事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各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而且“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无论何时戒烟,戒烟后均可赢得更长的预期寿命。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的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寿命约减少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可分别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并且,戒烟后所增加的寿命年数为“健康的生命年数”。与继续吸烟者相比,戒烟者更少伴有疾病和残疾。戒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吸烟引起的各种医疗费用及保险成本。有研究表明,2005年我国因吸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665.6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为861.11亿~1205.01亿元人民币,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此外,吸烟者的戒烟行为还会对家人、朋友、同事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会影响青少年对吸烟的态度。
-
中国学生营养日1989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1991年至2000年十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这一计划命名为“护苗系统工程”,其中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2001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以(卫疾控发【2001】120号)文联合颁布文件将“中国学生营养日”法定下来。今年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按照我国学生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左右。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全天食物种类达到25种以上,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丰富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营养早餐应由粥面类、面点类、肉菜蔬菜类等三部分组成,在餐后加一份瓜果补充维生素。午餐的营养素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学生营养午餐的食物供给量,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并所占比重分别为65%、10%、25%左右较为适宜。要善于做些价廉物美又营养丰富的菜肴,如豆制品、猪肝、海带、肥肉、胡萝卜等食物。营养晚餐营养素的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各种营养素的设计量应以补充有益于促进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多一些。学生营养晚餐的食物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禽蛋奶类等三大类食物,所占比重分别为60%、10%、30%左右较为适宜。学生营养晚餐的种类,应在6-10种甚至更多的种类(不包括汤菜料、葱姜蒜调味料)。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则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是实际上,我们身边许多同学不重视饮食营养,挑食、偏食不说,甚至不吃早餐;不好好吃中饭,爱吃零食,甚至用零食代替主食。长此以往,这些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使我们的体质变差,为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等埋下隐患。在此我向大家发出以下呼吁: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并注重早餐内容。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然而我们可以注意到:有的同学在上学的日子里,因为早上的时间紧张,选择不吃早餐或者在上学的路上将早餐解决。早上时间紧张多半由贪睡引起,同学们早上想多睡一会儿的想法当然可以理解,但同时这样做肯定会将早餐时间压缩。这时我们可能不得不将食物拿在手里,而人走在路上,看起来这么做既不妨碍多睡一会儿,也不耽误吃早饭,但实际上会引起消化不良。既然边走边吃有这样的危害,我们不妨想个办法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早晨早起 10 分钟,做事动作麻利一些,给吃早餐留下足够的时间,坐着吃才是最好的姿势。不吃早餐就更为不对了,不仅要吃,还应该注重早餐质量。同学们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早餐必须含有充足的热量。有不少研究认为:早餐的量应该是最多的、内容也应该是最丰富的。注重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荤,热衷于大鱼大肉,吃的蔬菜水果很少;有的同学习惯于吃细粮,对于粗粮的摄入少;有的同学对于某几种菜尤其抵触,基本上不吃。然而饮食不平衡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注意力不集中,长不高;肠胃不好,吸收不当,身体素质不好,抵抗力差等。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一日的饮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而且,在合理膳食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平日里的体育锻炼,通过这一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少吃零食以及街边小吃。零食受到我们的喜爱,适量吃零食是可以的,但是吃多了危害很大,对于正长身体的我们危害更大。虽然大家都明白零食里的大量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会损害人的正常消化吸收。但仍有一些同学买许多零食,有时拎着一个大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满了零食。也不乏有同学会围在街边小摊旁吃街头小吃。但它们的制作环境、制作工艺、卫生标准、原材料的质量都是无法保证的。对我们来说,一日三餐才是最重要的,是不可代替的。同学们,让我们关注饮食营养健康,平衡膳食,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为我们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家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及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一定要科学膳食,合理汲取营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
全国疟疾日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2021年全球估计有2.47亿疟疾病例,死亡人数估计为61.9万人。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其中,非洲病例约占全球疟疾病例的95%,疟疾死亡人数占全球的96%,且死亡的主要是五岁以下儿童(大约80%)。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疟疾病死率也很高。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近几年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疟疾发病在局部地区尤上升趋势,加强疟疾防治、防止其卷土重来具重要意义。2007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我国第17个全国疟疾日的宣传主题: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每年仍有大量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危重症及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我们要充分认识输入性疟疾防控对于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的重要意义。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同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有能力防止疟疾再传播,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我国虽然已经消除疟疾,但是该传染病的输入性风险还存在。1月24日,广东省惠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惠州市疾控中心鉴定了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经镜检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这是当月报告的第2例输入疟疾病例。此前,1月18日,山东烟台疾控鉴定了1例罕见疟疾病例。为此,国家疾控局强调,各地要聚焦往返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务工、经商、旅游等重点人群和云南中缅边境等重点地区,要提高公众的疟疾防护与及时就诊意识。要完善与海关、商务、文旅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联合开展系列宣传科普活动,提高宣传效果。疟疾,俗称 “冷热病”,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一、疟疾的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二、疟疾是怎样传播的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人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人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人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人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另外还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贻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三、疟疾的临床表现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日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四、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治疗恶性疟使用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疗效较好。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3.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
-
脊柱弯曲异常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青少年时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脊柱弯曲异常。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已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另一大问题。脊柱弯曲异常就是脊柱两边弯曲不对称,有时候看起来就像脊柱弯曲了。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外貌、舒适度和健康。什么是脊柱弯曲异常?想象一下我们的脊柱是一条直直的线,如果这条线两边不对称地弯曲了,就像字母“S”或“C”一样,这就是脊柱弯曲异常。有的人天生就这样,也有的是因为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导致的。脊柱弯曲异常可能会让我们的背部看起来不对称,有时候还会感到疼痛或不舒服。严重的时候,侧弯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导致脊柱弯曲异常的原因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可能导致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生长发育异常:胎儿期或婴儿期脊柱发育不良可能导致脊柱弯曲异常。姿势不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使用电脑、看书等,可能导致脊柱弯曲异常。肌肉力量不平衡:肌肉力量不足或紧张可能导致脊柱弯曲异常。外伤:脊柱受到外力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脊柱弯曲异常。临床表现为外观:脊柱弯曲异常患者背部可见明显不对称的弯曲。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背部、肩部或腰部的疼痛。呼吸困难:严重的脊柱弯曲异常可能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功能。神经症状:脊柱弯曲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受压,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影响身高:脊柱弯曲异常可能导致身高不均。怎么预防脊柱弯曲异常?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休闲时,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势。背部应该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电脑屏幕应该调整到眼睛水平高度。定时休息和变换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脊柱弯曲异常的风险。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做一些伸展运动。加强核心肌群锻炼:通过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来加强腹部和背部的核心肌群,这有助于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参与有氧运动:定期进行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这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脊柱的灵活性。注意睡姿:选择一个对脊柱友好的睡姿,使用适当的枕头来支撑颈部和中背部。避免重负:避免长时间背负重物,尤其是不均匀的重量,这可能会对脊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定期体检: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青少年,因为在成长期间脊柱弯曲异常可能逐渐发展。均衡饮食:确保饮食中有足够的钙、镁和维生素D,这些营养素对于保持骨骼和肌肉健康至关重要。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过多: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以减少不良姿势和眼睛疲劳。脊柱弯曲异常能治疗吗?是的,脊柱弯曲异常是可以治疗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侧弯的严重程度:轻微侧弯:可能不需要特别治疗,但需要定期观察。中度侧弯:可能需要佩戴特殊的背带或进行物理治疗。重度侧弯: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怎么知道自己的脊柱是否侧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背部不对称,或者有疼痛、呼吸困难等问题,应该去看医生。医生会通过检查来确定是否有脊柱弯曲异常,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记住,早期的脊柱弯曲异常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得到控制,甚至有所改善。所以,如果你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及时向医生咨询。
-
爱眼护眼 从生活小事做起眼睛,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感官之一,承担着90%的外界信息接收任务。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眼睛的负担也日渐加重。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学业成绩好,视力问题配戴眼镜即可解决,甚至误以为戴眼镜是知识的象征。然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近视一旦形成,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学会如何爱护眼睛,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备常识。保护眼睛,并非仅仅是避免用手揉眼这样简单。我们的身体精密如机器,各个部件各司其职,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眼睛作为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许多同学受到了近视的困扰。虽然有些同学可能是天生近视,但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后期用眼不当导致近视。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用眼习惯。如何保护眼睛呢?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揉眼,以防病菌感染,手上有大量的病菌,揉眼等于直接把病菌“种”到眼睛上。其次,我们要选择好的写字阅读环境,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距笔尖一寸远,胸离书桌一拳远。避免在晃动的车厢内阅读。此外,眼球的发育需要充分的营养,我们要保持饮食平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眺望远处,放松眼睛,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这些都是爱护眼睛的重要举措。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是我们视觉的来源。我们需要用它来欣赏美丽的景色,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视觉礼物,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爱护我们的眼睛。
-
守护呼吸道健康:流感与百日咳的预防与治疗流感,这个我们看似熟悉的词汇,实则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高度传染性和变异能力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挑战。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流感的类型与变异。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例如H1N1、H3N2等,这些亚型的命名基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蛋白质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其变异主要有两种方式:抗原漂移和抗原重排。抗原漂移是指病毒基因发生小的突变,逐渐导致病毒抗原性的改变。抗原重排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感病毒在同一宿主体内重组,产生新的亚型。流感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包括病毒进入呼吸道后与呼吸道表面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复制,并引起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流感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分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流感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提供的流感疫苗有价数不同的类型,能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风险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药物预防作为紧急临时措施。已感染流感的患者需隔离治疗,轻症患者可在家中隔离,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现在让我们转向百日咳,这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另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百日咳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在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传播迅速。为了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以下是百日咳的预防措施。积极接种百日咳疫苗,按照我国免疫规划,儿童应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如果家中有人患有百日咳,应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患者应与其他幼儿和婴儿分开,直到接受抗生素治疗5天后(疗程最短7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百日咳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平喘等,以缓解患者症状。并发症患者需接受针对性治疗。良好的护理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包括充足的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通过以上介绍,希望您对流感与百日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这两种呼吸道疾病,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认识百日咳伴随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吸气吼声、咳嗽持续时间长……最近,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百日咳备受关注。什么是百日咳、如何传播?临床上有何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百日咳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有的可达21天。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至3周传染性最强。百日咳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等3个阶段,如果不加干预,3个阶段加起来通常要持续100天左右。卡他期主要表现为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痉咳期通常从第2周开始,标志性症状为痉挛性咳嗽,即一连串、严重剧烈的咳嗽,在痉挛性咳嗽后伴有深长吸气,高调鸡鸣样声音,俗称“回勾”,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恢复期一般持续1至2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降低。百日咳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其中,一般治疗包括良好舒适的环境等;对症治疗则包括祛痰、平喘等,若出现并发症要及时送医就诊。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降低百日咳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有较高的保护效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百日咳通过自然感染康复或疫苗免疫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持续终生,随着时间延长抗体的保护效果会衰减,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小月龄患儿易合并肺炎,还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合并百日咳脑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
认识结核病1.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脏,也可侵犯其他器官。2.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可传播给他人。3.症状:结核病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结核病预防措施,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疫苗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疫苗,通常在新生儿时期接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确保卡介苗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避免吸烟,都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免疫力。3.环境因素:确保生活的环境通风良好,减少密闭空间中的结核病感染风险。4.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结核菌污染的物品后。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个体。6.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长期咳嗽、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7.监测和控制:对于已经患有结核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监控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的发生率。
-
十二月防病小知识十二月,进入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十二月份我们应重点防控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一、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期。近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本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病毒为主,还有新冠病毒、水痘-带状疤疹病毒等引起。目前,本市流感发病情况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总体仍为低流行水平,发展态势与全国监测结果一致,新冠病毒活动强度仍维持在低水平。预防措施:1.坚持个人防护措施。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包括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在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的季节,积极接种相关疫苗。2.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呼吸道症状时坚持个人防护,对流感来说,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较好应根据情况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二、诺如病毒感染12月也是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食物充分加热,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2.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国家疾控局制定了2023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一、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1.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 米,下同)时。2.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3.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4.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5.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 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二、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1.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2.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厢式电梯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3.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4.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三、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常见情形或场景1.进行体育锻炼时。2.处于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3.3岁及以下婴幼儿。四、口罩选择1.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无呼吸阀)或医用防护口罩,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2.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选用儿童防护口罩,其他儿童建议选用儿童卫生口罩。3.口罩产品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五、其他注意事项1.个人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2.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口罩。3.各地疾控部门应及时动态发布当地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形势,提醒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希望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做好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会导致死亡,这是当前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短短3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18年,共有37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233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我国,截至2019年10月底,共检测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1万例,新增抗病毒治疗12.7万例。为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全球卫生部大臣在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提出一个设立世界艾滋病日的建议,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由于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是于1981年12月1日诊断出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红绸带标志的意义:红绸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自身的努力。各界人士建立了一些地方性社区组织,全国各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们也自发组织了一系列自助小组,如绵阳同缘感染者关怀小组、天津海河之星艾滋病感染者工作组、海南省心海家园感染者互助组织等。这些自助小组和社区组织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消除社会歧视、提升个人能力、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平台。世界艾滋病日强调反歧视原则,这在教育中体现为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怀教育。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强调了解艾滋病基本常识及预防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