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引领明方向 集智研修促成长 ——上海市园南中学-上海市宣桥学校青年教师领航计划研修活动秋意渐浓,学思正酣。2025年9月26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与上海市宣桥学校顺利开展了本学年第二次青年教师领航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郑艳红老师担任主讲,以“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为专题,继续深化“多维赋能,共创成长”的研修理念。活动采用小组协作、互动共研的方式,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在主题教育课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专业成长。活动伊始,郑艳红老师以“一堂好的主题班会标准是什么?”为题,引导各小组展开头脑风暴。青年教师四人成组,积极探讨、凝聚共识,关键词如“学生主体”“形式创新”“情感温度”等不断涌现。郑老师精准点评、巧妙厘清“主题”与“选题”的内在联系,强调深入学情分析是设计精准、有效班会的基石,为老师们指明了“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设计路径。其后,郑老师结合长三角地区及上海市的评审标准,系统剖析了主题班会设计逻辑与常见误区。她指出,一节成功的班会课不仅要形式多样,更应注重选题与教育主题的内在关联,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反思深入。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郑老师带领教师们识别并归类了主题班会设计中“主题空泛”“重点模糊”等典型问题,引导大家从专业视角重构教学设计路径。互动交流环节中,郑老师以自身参赛经历鼓励青年教师不怕试错、勇于突破,在反思中成长,在协作中共进。她强调,主题班会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唯有贴近学生、深入学情,才能实现“教”与“育”的深度融合。各小组也积极分享设计思路与感悟,在集体智慧中激发新见解。本次研修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场德育理念的洗礼。在专家引领与团队共研的双重赋能下,相信两校的青年教师们能稳步成长,共同谱写育人新篇章。撰 稿 / 孙燕玲摄 影 / 李琳娜
-
多维赋能共创成长 ——2025学年上海市园南中学-宣桥学校青年教师领航研修计划启动仪式举行9月19日,上海市园南中学与上海市宣桥学校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领航研修计划启动仪式如期举行。特邀嘉宾、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德育正高级教师付丽旻,上海市宣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高云均受邀出席,上海市园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毛颖女士为本次活动致辞。毛颖校长在致辞中强调,AI教育背景下,教育“育人内核”使命始终不变,研修要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原则,在构建“理论学习—方案培训—实践体验”体系的过程中,打造专业化创新型班主任队伍。期待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实现“德育设计精准度、教育实践行动力、成果转化力”三提升。学校也将整合资源保障研修,在两校合作的深化互鉴中,共促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上海市宣桥学校周高云校长以“感谢、珍惜、希望”为关键词致辞。他感谢园南中学搭建跨校研修平台,共享优质教育理念与资源;勉励教师珍惜研修机会,将理论与实战所学转化为班级管理实效;并希望两校青年教师多交流互助,在探讨德育难题中共同成长,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上海市园南中学教师发展部主任杨燕文同步介绍研修内容,项目围绕“主题班会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推进,分设计培训、课堂实践、总结提炼阶段,以“专家授课+实战演练”服务两校2-5年教龄班主任,确保研修落地教学。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德育正高级教师付丽旻以“上好主题班会课,助力班集体建设”为主题作专题讲座。她强调,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重要载体,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体验探究达成育人目标,而非单纯说教。她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针对班会课设计常见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立足生活、挖身边资源”原则,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班主任需做好倾听者、引领者。此次活动为两校青年教师搭建协同成长平台。相信在专家引领与两校携手下,青年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与班级管理水平将稳步提升,为德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助力。撰 稿 / 程梦芸摄 影 / 李琳娜
-
聚焦新教材 共研促成长——徐汇区六年级英语新教材单元解读培训为助力徐汇区六年级英语教师精准把握新教材编写理念,高效开展单元教学实践,2025年9月17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六年级英语新教材单元解读培训活动在上海园南中学(罗城校区)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以六年级新教材第一、二单元为核心,围绕深度解读与教学指导展开。徐汇区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员朱世玮老师莅临指导,全区六年级英语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活动伊始,朱世玮老师以“从认识教材到用好教材”为题发表主题报告。她从教材本质出发,系统指导老师们如何深入理解新教材编写逻辑,引导大家在日常教学中主动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育人价值与教学潜力,为后续单元解读与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园南中学六年级备课组聚焦新教材第一单元,开展细致入微的单元解读分享。孙妍雯老师对第一单元整体内容进行全面介绍与深度分析,指出新教材单元教学需以“单元大问题”为核心线索,带领学生层层深入探究主题意义,推动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王晚霞老师围绕第一单元视听板块展开专项研读,强调视听板块教学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能力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陈驿阳老师针对第一单元口语板块分享教学思路,提出口语教学设计需紧扣实际交际需求,突出真实语用场景,通过递进式活动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章雪、于兰、邢诗雨三位老师以论坛形式,共同探讨第一单元阅读、写作与语法板块的教学重难点。她们指出,阅读教学需结合学情实施分层设计,紧密关联单元整体目标,同时有机渗透文化意识;写作教学可灵活运用教材资源,通过“以读促写”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模仿写作,激发写作潜能。林媛老师结合学校特色教学实践,分享第一单元探索发现板块的设计思路,提出应立足教材内容、联结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辨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深化思维深度,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在第一单元解读结束后,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六年级备课组接力分享,针对新教材第二单元展开系统解读。备课组从单元主题与配图内涵、单元标题深层涵义、单元大问题与课程标准的衔接、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分板块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六个维度,对第二单元进行全方位拆解分析,为老师们提供了清晰的教学实施框架。李媛媛老师聚焦第二单元视听与口语板块,分享自身对板块内容的理解及活动设计方案,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梅玫老师针对第二单元阅读和语法板块,分享语篇研读心得与教学设计思路。她提出,阅读课可以Vlog语篇为载体,在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的同时,深化“家庭责任”的育人价值;语法学习需扎根真实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语法的工具性运用,避免机械记忆。王雨璟老师对第二单元写作和探索发现板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价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探索发现板块的活动设计,实现从语言知识传授到育人目标达成的跨越。活动最后,朱世玮老师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她强调,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目的,进而帮助学生强化对教材的认知与理解;在教学实施中,需基于教学重点与学生学习规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在活动设计上,要优化学习活动方案,构建完整的学习活动序列,重点关注从“完成活动”到“形成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同时,她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通过“探索与识别、示范与引导、实践与反馈、应用与归纳”等路径,有效激活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此次培训活动为徐汇区六年级英语教师搭建了深度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老师们不仅对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单元教学要点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还收获了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信各位老师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积极践行新教材理念,提升单元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为徐汇区英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撰 稿 / 于兰摄 影 / 童乔苡 于兰
-
规范培训启新程 同心携手共发展 ——上海市园南中学2025学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开班仪式圆满举行9月12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隆重举行2025学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开班仪式。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杨海霞、徐汇区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负责人江慧芳受邀出席。开班仪式上,上海市园南中学副校长傅登荣发表致辞。她对全体见习教师提出四点殷切期望:一是坚守育人初心,以爱心与责任做有温度的教育领路人;二是锤炼教学匠心,扎实筑牢课堂教学各项基本功;三是勇于创新突破,主动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四是恪守师德底线,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群众认可的好教师。同时,傅登荣副校长鼓励新教师牢牢把握“新课程、新教材”(简称“双新”)改革机遇,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并要求学校导师团队认真履行“传帮带”职责,毫无保留地向见习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与育人智慧。此后,傅登荣副校长宣布了师徒带教名单,杨海霞副主任、江慧芳老师为26位带教导师正式颁发聘书。随后,26位带教导师与19名见习教师逐一结对,正式结为师徒,标志着本学年见习教师带教工作全面启动。仪式现场,上一届见习教师培训基地的优秀导师代表詹清英老师分享了带教经验。她提出“三重角色”带教理念:以“共读课标、共研教材”为抓手,当好新教师教育信念的“摆渡人”,助力其快速转化先进教学理念;以“教学设计—课堂打磨—课后优化”的三轮培养模式,做好新教师教学能力的“陪练员”,手把手指导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詹清英老师感慨道:“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并表示带教工作也是与徒弟们并肩同行,共同为学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此后,见习教师代表——来自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杨宜航老师以“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美好相遇”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初心,承诺将始终秉持教育理想,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深耕教学一线;上海市园南中学的吴琦琪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从初入教坛的困惑迷茫,到在实践中体会“教学相长”的成长历程,她表示将以谦逊的态度跟随导师潜心钻研,努力成长为“会上课、善沟通、能研究”的复合型教师。此次开班仪式的成功举行,为见习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清晰方向。相信在带教导师的悉心指导与见习教师的自身努力下,这批教育“新苗”将快速褪去青涩、茁壮成长,为徐汇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撰 稿 / 姚书怡摄 影 / 李琳娜
-
AI 赋能教学 探索教育创新路径8月28日下午,园南中学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书记、课堂分析实验室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晓哲副教授,开展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与创新”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为全校教师带来一场关于AI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分享。杨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切入,指出五年前仍属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新闻系统,如今已进入普及阶段,直观展现了 AI 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趋势。他强调,AI虽能为课堂组织、教学管理提供丰富的策略文本,但技术本身无法独立实现教学价值,唯有通过教师的实践转化与专业运用,才能真正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实现“AI+教师”的互赢格局。杨教授引用狄更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引发教师对当前 AI发展阶段的思考;又以《机器学习》中的观点 ——“工业革命使手工艺自动化,信息革命解放部分脑力劳动,而机器学习则使自动化本身自动化”,清晰界定了当下AI的技术特质。通过诸多生活与工作中的生动案例,让在场教师切实感受到AI的渗透力。针对教育场景,杨教授抛出核心问题:“教师使用AI时,是仅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是在与AI的互动中碰撞新的思维火花?”他指出,教育与技术始终相互影响、协同赛跑,在信息革命与智能革命叠加的当下,教育系统需走渐进式变革之路,而保障学生完整的深度学习经历,让学生切实完成学习任务,更是实现学习目的与价值的关键。此次讲座为老师搭建了AI与教学融合的认知平台,不仅更新了教师们的技术教育理念,更启发大家主动思考AI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方向——专业协同。未来,相信我校老师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积极探索AI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提升专业素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实效,为学生成长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撰稿 / 严宁一摄像 / 唐雁琳
-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 培育学生创新探究能力8月24日下午,以“AI赋能科学教学、强化探究能力培养”为主题的暑期培训在园南中学罗城校区大礼堂如期展开,为老师们搭建了理念更新与实践交流的平台。上海科技馆倪馆长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教育新逻辑》为题,为全区物理教师及园南中学教师团队带来前沿视角。报告中,倪馆长从“阿尔法go”的算法突破谈到最新发布的“GPT-5”的功能升级,用“人工智能如何精准识别图片中动物的种类、特征并生成探究报告”的生动案例,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AI在“数据处理、问题建模、资源拓展”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更点明了其融入科学教学的必要性。针对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共识与争议,倪馆长进一步给出实践建议:鼓励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主动尝试AI工具的应用。在培训总结环节,徐汇区教育学院桑嫣院长以“倪馆长的学习者、孩子的母亲、物理教育工作者”三重身份,从实践与情感双维度深化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论’的全过程,而AI应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助力者’。这一观点既强调了科学教学的育人本质,也明确了AI在其中的定位,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平衡“技术应用”与“素养培育”的思路。培训结束后,区领导与倪馆长在园南中学毛颖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区内的物理实验室、智慧教学空间等设施。当看到实验室配备的“数据实时采集系统”“AI实验分析终端”等设备时,一行人对园南中学“提前布局AI与科学教学融合硬件支持”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类设施为教师开展AI赋能的物理教学提供了实践载体,也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式学习”的优质环境。撰 稿 / 沈博维摄 影 / 卫曼华
-
聚焦科研能力提升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区级课题申报分享会与论文写作指导讲座顺利举行2025年7月3日,上海市园南中学暑期培训活动在严谨而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开展。本次活动聚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精心策划了区级课题申报分享会与基于实践的教育研究论文写作专家讲座两大核心板块。在从选题到立项——区级课题申报分享会板块,张悦老师首先以《登山记——大单元视角下初中物理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为题,系统分享了物理项目化学习课题从设计到申报落地的完整路径。接着,李海燕老师则对《从选题到立项——区级课题申报分享会》进行了分享,紧扣主线,结合自身经验详细拆解了研究问题提炼、申报书优化等实战策略。随后,陈宇杰老师以发人深省的标题《当我们谈论课题申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展开深度剖析,引导听众重新审视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与申报书撰写的实践途径。之后,杭州师范大学林琦博士受邀主讲《基于实践的教育研究论文写作》专题讲座。他以一线教师科研痛点为切口,强调从日常教学场景中发掘论文选题的重要性,逐步拆解论文撰写、文献综述、逻辑构建、成果发表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讲座中,林博士结合典型案例指正教师论文写作常见误区时,引发了全场教师的深度共鸣。 下午,林琦博士还针对我校部分教师的课题立项与实施需求,开展了一对一精准指导。参与教师表示,通过接受专业点拨受益匪浅。 在本次聚焦科研能力提升的系列暑期培训活动中,同步开展了教研组长论坛:双新课程方案实施总结专题会议。我校各教研组长立足组内学科特色,系统梳理了2024学年在双新背景下的实践探索:内容涵盖了备课磨课、教学评相一致、跨学科主题实践和项目化学习等。教研组长们通过组内各个学科的典型案例剖析了课堂时效提升、核心素养落地等共性问题,展示了以大单元教学重构为代表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真实教学场景的深度反思和经验凝练,为我校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行动路径,深受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此次培训通过课题申报经验共享与论文撰写方法论指导,构建了科研能力培养的完整闭环。教师们在我校优秀青年教师对研究本质的叩问中拓宽思维,实践路径中获得启发,更在林琦博士系统化写作框架中掌握成果转化的关键。培训现场持续涌动的记录、互动与思考,映射出我校教师对专业精进的迫切追求。活动不仅为教师们后续工作研究注入动能,更彰显了学校通过学术赋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撰 稿 / 陈宇杰摄 影 / 李琳娜 唐雁琳 顾晓蓓
-
蒙以养正育新苗 赋能德育启新篇 ——上海市园南中学2025年暑期教师校本培训之德育专题培训“蒙以养正,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如同基石,筑牢学生成长的精神根基,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抓手。为深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德育工作范式,7 月 2 日,园南中学暑期德育专题培训在小多功能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主任唐宝文老师主持。【德育论坛】经验共研中萃取育人智慧7月2日上午,以“从新出发 向“优”而行”为主题的德育论坛邀请六年级年级组长栾海霞老师与九年级年级组长章雪老师,携手六年级班主任张佳欣老师以及九年级班主任朱麟老师,围绕过去一学年的年级管理与班级建设实践展开深度交流。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年龄阶段的育人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在落实育人目标过程中班级建设的有效方法和创新举措,还分享了在年级管理中应对突发事件、构建高效备考生态的实战经验与管理策略,为全体教师带来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启示。【专题讲座】游戏隐喻里解码沟通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效沟通是搭建家校桥梁、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关键。7月2日下午,园南中学特邀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陈瑾瑜老师,开展《有效沟通 助力智慧育人》专题讲座。讲座中,陈老师精心组织了“手指画圈”和“撕纸”活动,引导老师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体悟面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时,需突破固有视角,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更合适的沟通与教育方式。陈老师将生动的游戏、详实的理论与实用的策略有机结合,为教师们提供了可直接应用于教育场景的沟通方法,助力教师提升育人智慧。蒙以养正育新苗 赋能德育启新篇。未来,园南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将持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创新德育工作理念与方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学校的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撰 稿 / 张佳欣摄 影 / 李琳娜
-
深耕细作 硕果可期 ——上海市园南中学举行区级立项项目中期汇报会议2025年6月26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在二楼大会议室举行了2024年度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期汇报会议。本次会议特邀长宁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沈子兴先生,浦东新区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正高级教师吴丽凤女士,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副教授张建刚先生,担任专家。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毛颖女士,副校长傅登荣女士,上海市宣桥学校教师代表们及三位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共同参会。会议由学校教师发展部副主任杨燕文主持。毛颖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专家们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浦东宣桥中学教师代表们的到访致以热烈欢迎。她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在扎实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持续优化发展。三位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依次进行了中期汇报。王爽老师围绕《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详细汇报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该课题立足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通过设计系列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史逸翔老师就《初中文言诗文阅读教学中课堂问题链导学单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系统阐述了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及实践案例,该研究聚焦文言诗文教学,通过优化问题链导学单设计,助力学生深度理解传统文化经典。姚春花老师分享了《指向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的进展情况,该课题针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难点,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目前已进入实践验证阶段。在专家指导环节,与会专家对三项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课题组扎实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沈院长强调构建“评价指标——量表开发——策略形成”的闭环研究路径,通过量化数据验证反思能力培养成效,指出问题链设计应以核心问题为锚点,构建具有逻辑递进性的问题体系,明确导学单应发挥“以问导学”的功能定位,建议补充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情况。吴主任指出,当前教育研究需进一步精准化切口,明确关键词界定,避免泛化分析。他建议将“问题链”设计聚焦于课堂核心环节,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他强调智能教育应突破传统框架,在概念界定、教学设计等环节合理运用AI工具,为教师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张教授从实证角度提出,需通过学情问卷深度挖掘学生反思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数据制定“双维度”策略:一方面通过情境化任务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设计分层活动提升行为参与度。本次中期汇报会议为三个区级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思路。园南中学将继续秉持“科研立校”理念,全力支持课题组依据专家意见优化研究方案,扎实开展实践探索,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双提升。撰 稿 / 张 悦摄 影 / 李琳娜
-
初心如磐淬师能 赋能蓄力启新程 ——上海市园南中学举行暑期校本培训7 月 1 日,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上海市园南中学的老师们以昂扬的姿态,开启了充满期待的暑期培训之旅,用知识与成长为党的生日献礼。上午 8:30,暑期培训启动会正式拉开帷幕。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毛颖话语中饱含着殷切期望,她鼓励老师们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在学习中提升教育境界与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拓展知识储备,积极推动课堂变革,为新学期的教学注入新活力。9 点整,一场知识盛宴来袭!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员韩艳梅博士带来《基于规范,走向深度的校本教研》的专题分享。韩博士以 “双新” 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核心困惑 ——“如何做好‘双新’背景下的新教研”这个问题开启讲座。韩博士从理论层面深入阐释了新教研的定义、模型与工具,围绕新教研的实践框架,细致梳理了可操作、可探索的路径。老师们沉浸其中,深刻意识到教育教学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也对未来的实践充满信心。 午后,学习热情依旧高涨,青年教师读书营汇报活动精彩上演。詹清英、顾之豪、邵亦秋、王爽、凡少影五位青年教师作为读书营代表,结合张华教授《让学生创造着长大》一书,分享学习感悟,展现出青年教师的思考与创新。陈晓红副书记的总结点评,不仅肯定了大家的思考与实践,更点明读书营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点燃了老师们持续学习的热情。14:30,各教研组的研修活动火热展开。备课组组长率先分享一学期的工作小结,随后教研组长围绕上午韩博士的深度教研理念,明确各备课组的暑期任务分工。深入教研组的行政老师们也进行了细致点评,既认可了大家的努力与成果,也激励各备课组向深度教研迈进,让深度教研真正落地生根。暑期培训首日,已让老师们满载而归。德育的智慧启迪、教学的匠心打磨、教研的深度探索,将陆续融入后续的培训内容。相信这些精心筹备的学习内容,定会如点点星火,照亮教育前行之路,为老师们带来更多的成长与蜕变!撰 稿 / 詹清英摄 影 / 李琳娜
-
祝贺我校教师在市区比赛中获奖(二)2025年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傅登荣副校长申报的基于“问题-活动-评价”的初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与实践策略研究被确立为 2025年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赵闻老师申报的“真实情境+问题链”:驱动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实践被确立为 2025年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李海燕老师申报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研究被确立为 2025年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张悦老师申报的大单元视角下初中物理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被确立为 2025年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24 年度徐汇区教育学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陈宇杰老师课题《初中生基本心理需要变化对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研究》经专家评审,同意立项为 2024 年度徐汇区教育学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摄 影 / 李琳娜
-
创新教学 研精覃思 ——上海市园南中学举行区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2025年5月23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在二楼大会议室举行了2025年度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本次论证会特邀徐汇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徐汇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志刚,担任论证专家。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毛颖,科研室主任杨燕文及两个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会。会议由学校教科研室主任杨燕文主持。毛颖校长在致辞中对专家团队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感谢,强调教育科研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次立项的两个课题聚焦教学改革前沿,承载着深化课堂实践、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专家的精准把脉,为课题研究的扎实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两位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开题汇报。张悦老师就其主持的区规划课题《大单元视角下初中物理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进行阐述,围绕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框架及初步设想进行了介绍,旨在探索物理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新模式。李海燕老师汇报了区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研究》的开题设计,重点介绍了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并尝试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专家论证指导环节对两个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肯定,并分别从专业角度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倪志刚副会长肯定了两位老师课题的价值,强调要与课程标准紧密衔接,系统梳理教学核心素养,建议优化章节逻辑,明确研究进度,明晰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详细规划研究方法,深化文献综述的批判性分析。本次开题论证会为两个区级课题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思路。园南中学将继续秉持“科研立校”理念,全力支持课题组依据专家意见优化研究方案,扎实开展实践探索,力争在初中物理项目化学习和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领域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双提升。撰 稿 / 教师发展部摄 影 / 李琳娜
-
聚能提质 阶段攻坚 ——上海市园南中学召开上海市学校德育“德尚”系列项目中期汇报会2025年5月23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召开2023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德尚”系列项目(劳动教育专项)中期汇报会。本次开题论证会特邀徐汇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徐汇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志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昱辉和徐汇区教育学院劳动教研员赵杰作为论证专家莅临指导,校党支部书记毛颖校长、副书记陈晓红及项目组成员参会。会议由学校教科研室主任杨燕文老师主持。毛颖校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专家团队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支持与专业指导,此项目的开展立足初中生的成长规律,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框架,强调劳动教育对五育融合的实践价值。项目负责人校党支部副书记陈晓红围绕《家、校、社区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作中期汇报,从资源整合、课程设计及实践成效等方面梳理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点评环节,与会专家从不同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赵杰老师肯定了学校扩展劳动教育场域的做法,建议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和劳动教育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李昱辉副教授指出项目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理解,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完善劳动素养评价维度;倪志刚副会长提到项目研究框架,在协同机制中凸显了学校的主导作用,并针对实践载体提出优化建议,倡导开发梯度化实践形式,提炼可迁移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劳动观念培育的层次化发展。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实践路径,园南中学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通过整合家校社资源,构建课程与实践联动的育人生态,着力培养学生从基础劳动能力到社会责任感的全方位素养,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撰 稿 / 郭婷婷摄 影 / 李琳娜
-
深化教学改革 共筑教育梦想 ——上海市园南中学召开2025年区级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2025年4月21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立项徐汇区2025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开题论证会在本校举行。会议特邀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李文萱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胡惠闵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金松副教授担任指导专家,园南中学毛颖校长、傅登荣副校长及课题组部分成员参会,徐汇区教育学院科研员朱伟卫老师主持。科研立校,深耕课改实践毛颖校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专家团队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支持与专业指导,强调学校始终以“科研立校、学术兴校”为核心理念,将通过“教研训一体化”机制保障资源投入,推动课题成果反哺教学实践,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痛点,探索教学策略傅登荣副校长的课题《基于“问题—活动—评价”的初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与实践策略研究》,针对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分离”等问题,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动态循环教学模型,通过问题驱动、活动承载、评价贯穿的设计路径,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赵闻老师的课题《“真实情境+问题链”:驱动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实践》,针对传统课堂学生参与度低、知识应用能力弱等问题,通过设计生活化情境和连贯问题链,融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助力学生跨学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随后,三位专家针对几个项目的开题汇报进行点评和指导。精准把脉,厘清研究路径刘金松副教授在指导中强调研究需优先明确核心概念的操作化定义,尤其关注课题关键词的精准界定,建议通过实践导向的定义增强研究落地性。提出要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进行梳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衡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与创新性,注重师生互动机制的构建等。目标牵引,强化实践逻辑胡惠闵教授高度肯定了两个课题的选题价值,建议第一个课题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纽带,构建“目标导向”的闭环框架,并借鉴沃尔夫泰勒理论优化模型,解决传统课堂中目标虚化、评价滞后等问题。针对第二个课题她指出“真实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仿真设计激发认知冲突,实现知识迁移与学科思想渗透。 立足理论,落实成果转化李文萱会长指出,课题研究需严格区分“实践探索”与“学术研究”,建议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制多维度的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实施效果,避免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并以“知识关联、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为主线,突出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避免研究目标泛化,确保研究成果兼具学术严谨性与教学可操作性。本次开题论证会不仅是课题研究的启动会,更是一次高规格的科研培训会。专家们从概念界定、理论建构、方法创新、实践落地等维度提供了系统性指导,为项目组厘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攻坚方向。学校将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契机,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品质跃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撰 稿 / 杨燕文摄 影 / 李琳娜
-
学为中心 情境创设 问题导向 ——记上海市园南中学系列教学展示以学为中心,聚焦“双新”课堂的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向,3月至4月期间,由徐汇区教育学院主办、上海市园南中学承办的教学展示活动精彩开展。园南中学先后呈现两节区级、一节校级教学展示课。3月27日李梦梅老师面向九年级学生开设了一节区级物理公开课《压强单元复习》。课程以水下生态的科学设计为主线,通过鱼缸选购、造景设计等生活实例,系统整合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及阿基米德原理等核心知识。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思维和论证能力。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展现了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整节课生动诠释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为单元复习课设计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实践。物理教研员陈浔颖老师认为,我校将初三备课组团队能将大情境融入到初三物理单元复习中,有助于学生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这也十分契合当下的评价导向。她对物理教师们提出要求:在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并积极实践情境教学模式,不断提升物理课堂品质。在一节初三压强单元复习课校级展示课上,姚金健老师基于学情,通过引入水下生态乐园设计这一大情境,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课堂上,一系列紧密相连的问题链如同神奇钥匙,激发同学们的思维火花。从如何选取合适的鱼缸,到探究水下悬浮造景的制作原理,学生们在思考中,将压强、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大气压强等零碎知识逐步串联,自主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这种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复习方式,不仅加深知识理解与应用,更让大家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紧张的初三学习增添乐趣与活力。4月10日下午, 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艾迪老师我校开展《核舟记》教学展示,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品读核舟上人物的情态,进而领略作者简洁、严密、生动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大苏泛赤壁”这一文化母题,读出古人寄情山水、读书会友、自然随性等精神追求,感受其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园南中学张俊老师在《聚焦写作要点,建构写作策略——学写读后感》一课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教学内容聚焦在读后感写作。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引议联结”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进一步学习到读后感写作应以“感”为主,适当引用原文及相关内容作为支撑,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现实意义,从而使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徐汇区语文教研员毕伟玉老师点评道:在单元视角下,教学不仅要关注文体特征,注重建构“类”的阅读策略,更要关注篇章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则关注了学生写作不同阶段的功能、特点与需求,探讨了写作教学方式的转变,提炼了写作要素,聚焦了写作要点,落实了单元写作要求。毕老师提倡阅读,高效写作,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利用 AI 赋能教学。本次系列展示课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也为区域内及校内教学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得到了教研员与区内同仁的高度评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秉持开放、探究、互学与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展现素养导向的课堂。撰 稿 / 朱会敏 李梦梅 姚金健摄 影 / 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