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学科融合、素养培育,此次园南中学寒假跨学科作业在学科学习基础上,充分展示多领域知识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在作业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知识整合、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一学期跨学科学习,园南学子不仅深化单一学科的理解,还不断提升跨界沟通与协作技能,为应对复杂现实问题奠定基础。
物理
以“全民健身”的社会热点创造真实的情境,以“人体中的杠杆”为核心问题驱动,在一系列子问题下围绕“人的小臂杠杆”展开研究,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并运用各种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要基于综合运用杠杆的知识分析问题和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这促进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解决问题,进行以模型建构、科学探究、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为构成要素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等奖
八 (3) 班 周芷萱
八 (5) 班 司想
八 (5) 班 吴世文
二等奖
八 (2) 班 范梓琪
八 (3) 班 苏通
八 (3) 班 畅启皓
八 (5) 班 顾杨
八 (5) 班 姜奕博
三等奖
八 (2) 班 石逸明
八 (3) 班 叶皓天
八 (5) 班 朱逸轩
八 (6) 班 陈治廷
八 (6) 班 缪依萱
八 (6) 班 熊孜晨
优秀作业风采展示
通过体质测试项目(如心肺功能、柔韧性、力量测试等)探究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如力、运动、能量等),分析测试方法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评估。同时,研究不同体质状况对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并探讨体育训练如何通过物理原理改善体力指标(如力量训练提高最大力量、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书面报告结合物理原理分析与体育训练方案,展示体质测试与物理学的跨学科联系。
一等奖
九 (1) 班 高璟天
九 (6) 班 徐一璋
二等奖
九 (1) 班 尤越
九 (4) 班 金姝琰
三等奖
九 (1) 班 马予涵
九 (6) 班 黄琳宸
九 (6) 班 张涵宁
优秀作业风采展示
围绕沪科版化学教材中氧气主题,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知识点梳理与思维导图绘制,旨在巩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理解;第二是资料查阅与化学漫画制作,拓展学生对氧气作用和发现史的认识;第三是家庭制氧机实验及视频制作,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氧气制取原理的理解;最后是成果展示PPT制作,整合各阶段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整个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等奖
八 (5) 班
蓝郁菲 杨青瑜
刘家彤 周奕清 蓝郁菲
八 (6) 班
张子琪 熊孜晨
八 (3) 班
奉锦行 艾昶希
刘盛维 邢志远 孙悠斐
二等奖
八 (1) 班
朱盈熹 王肖云 李嘉琪
八 (4) 班
蒋立岑
八 (5) 班
顾扬
三等奖
八 (1) 班 夏远峥
八 (3) 班 叶皓天
八 (4) 班 张恒曦
八 (5) 班 鲁子溢
八 (5) 班 姜奕博
八 (6) 班 李睿菡
八 (7) 班 王梓蘅
优秀作业风采展示
新春“氧”福,九年级学生在寒假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活动——家用制氧机的设计与制作。同学们深入探索氧气的化学性质与制备方法,结合物理原理和生物应用,设计出家用制氧机的方案。他们绘制草图、制作模型,甚至进行实验验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创新思维插上了翅膀。
一等奖
九 (6) 班
黄琳宸
九 (1) 班
李钮加 梁文栋 尤越
二等奖
九 (6) 班 李晨洁
九 (6) 班 周文韬
九 (6) 班 敖乐章
九 (1) 班 孙艺卿
九 (1) 班 马予涵
三等奖
九 (4) 班 王筱涵
九 (2) 班 杨瑞清
九 (7) 班 陆政杰
九 (6) 班 张涵宁
九 (6) 班 许裴峻
九 (5) 班 任泓冀
优秀作业风采展示
此次跨学科作业,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体现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热点、科技创新的关注,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责任意识。未来,各教研组将继续探索跨学科学习模式,开展更多丰富多元的主题活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撰 稿 / 课程教学部 各理化备课组
摄 影 / 各理化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