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讲座——“印记法兰西”在上海市徐汇区多所中小学内巡回展开,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红色文化的盛宴。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的展览和讲座,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0月21日-11月4日期间,活动在上海市园南中学顺利开展。活动分为展览和讲座两部分。《印记法兰西》主题展览结合现有馆藏资源,通过图文形式,生动再现了龙华英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不仅纪念留法勤工俭学时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的龙华英烈,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11月4日,钱学森图书馆资深讲解员刘韬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而感人的讲座,向学生们展示了1919年至1920年间,追求进步的中国青年掀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讲座中,刘老师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生动的讲述,将学生们带回了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六(5)班 刘正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一大群发奋图强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真理、救国安民,走向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道路。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享受经济迅猛发展,物质需求相对满足的大好形势时,再去追忆那段峥嵘岁月,令人有种无比敬仰的情怀。虽然上个世纪的血腥与战争已然成为历史,但新世纪的科研攻坚战接踵而至,我们作为新时代好少年,要共同手牵手,肩并肩,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六(7)班 郭欣然
1919年至1920年,一群追求进步的中国青年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奔赴法国。在法国,他们既要努力读书,还要打工维持学业,紧张忙碌的生活甚至有时连吃饭都无法顾及,可他们依然坚持着。他们心中所追求的,是远大的目标: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民族强盛,努力读书,勇毅前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许是对这个群体最形象的写照,他们的崇高理想及万丈豪情永远激励着今天的我们。
七(5)班 李奕蓉
老一辈革命者的勤工俭学之路让我感触颇深,他们中不乏有周恩来、陈延年,陈毅等人,大的五十多,小的只有十多岁,由于条件艰苦,他们只能乘坐四等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敢追梦的执着精神,激励着我们从小立下志向,长大报效祖国,为实现新时代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七(6)班 马若渝
在这次印记法兰西主题讲座中,我了解到一百年前的中国青年们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故事。他们怀揣着改造中国的理想,坐轮船底的四等舱到法国。尽管条件艰苦,期间不少牺牲,但他们不屈不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新的方向。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追求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2)班 张承宇
讲座中我了解到一群共产党人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有志青年为了追求知识和理想,在异国他乡勤奋学习辛苦工作,立志参加革命报效祖国,让祖国站起来、强起来。他们那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触动并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应该好好学习,锻炼自身能力,长大后跟随先烈们的脚步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八(2)班 杨翎仪
讲座为我们讲述先进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经历。他们到了法国,人生地不熟,经济、学业、心理三重压力压在每个人的双肩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仍不放弃,一心向学,以为国家做奉献为目标奋斗。这样坚强的心态和爱国的胸怀值得我们学习。见到了他们的经历后,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努力学习。
九(1)班 马予涵
通过聆听印记法兰西主题讲座,我了解了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子的动人事迹,内心深受触动。例如自诩为“黄昏之贼”的赵世炎,白天工作,傍晚借着夕阳余晖读书学习,像他一样的青年们辛勤劳动以挣取学费,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为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其中一些人甚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带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努力学习,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九(2)班 刘奕萌
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感受到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英烈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应秉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宗旨,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此次“家门口的博物馆·2024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的平台,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红色的种子。他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摄 影 / 卫曼华 唐雁琳
编 辑 / 唐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