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盲人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但他们同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他们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色彩。我们将一起探索盲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与他们同行。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纪念日称为“白手杖节”。
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
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视力残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
世界盲人联盟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140多个,总部设在巴黎。该会的宗旨是以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盲、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联盟规定:出席世界盲人联盟国际会议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人数中,盲人至少应占50%。
在我国,大约有1700万盲人同胞,他们在出行、就业和教育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那么,盲人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在出行方面,盲道占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给盲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公共场所对于盲人的关爱和帮助也显得不足。尽管如此,盲人们依靠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借助盲杖、导盲犬等辅助工具,努力提高出行安全。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语音识别软件、电子阅读器等辅助技术,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就业市场上,盲人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尽管国家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但盲人的实际就业率并不理想。视力障碍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困难重重。然而,众多盲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展现了就业的多元化。他们可以从事按摩、心理咨询、编程、音乐制作等多种工作。通过特殊教育和技术培训,他们掌握了专业技能,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教育领域,盲人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许多盲人孩子难以接受优质教育。盲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面临诸多困难。
在推动盲人事业发展方面,除了个人努力,社会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盲人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同时,慈善组织、志愿者团体和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盲人帮扶项目,如无障碍设施改造、就业培训、文化普及等。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每个人都应伸出援手,关爱盲人,传递社会温暖。以下是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情:
提高关爱意识,主动帮助盲人;尊重盲人的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盲人政策,为他们争取更多权益;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盲人提供帮助;支持盲人教育事业,让更多盲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传播正能量,消除歧视,让更多人了解盲人群体。
构建无障碍社会,我们应:提高公众对无障碍环境的认识,充分考虑盲人需求;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发挥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为盲人营造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盲人的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坚韧与不易,激发我们关爱盲人的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盲人们的幸福生活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