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
参观名人故居 追寻先贤足迹——我校教工团青年教师外出参观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24 11:13:31   发布人:徐英   信息来源:教工团    点击次数:1,471

 

为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4月19日,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团员教师来到位于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的夏衍旧居,开展“参观名人故居,追寻先贤足迹”支部主题党团日活动。

这处老宅建造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深棕色的装饰木架、简洁几何装饰的腰线元素都体现了建筑的英式建筑风格,入口尖券门洞、绿色釉面漏窗、高耸的烟囱则是西班牙风格元素。

进入夏衍旧居,党团员教师们在讲解员认真的讲解中兴致勃勃地观看图片、文字说明及各种与夏衍先生有关的物品,了解到这位先贤极其不平凡的一生:

1949年8月至1955年5月间,夏衍曾居住在此。作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94年,他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这里,见证了夏衍在上海生活、工作与创作的重要轨迹。

夏衍旧居展示梳理了夏衍在上海的足迹,以其具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特质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回顾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革命工作;筹建左联,创刊《救亡日报》,参与我党隐蔽战线工作;翻译《妇女与社会主义》《母亲》等著作,创办左翼剧社,创作话剧《上海屋檐下》、电影《风云儿女》,筹办《光明》刊物,发表报告文学《包身工》等等历程。

参观过程中通过实物、照片,让大家走进夏衍、认识夏衍、记住夏衍。建筑二层以原状陈列为主,通过家属口述与时代考证,恢复夏衍居住时期的历史风貌与空间布局,再现夏衍在此居住时的生活原貌。

比邻的草婴书房则是通过“人道主义启蒙”“中俄之桥”“翻译之道”三部分主题,将草婴翻译过的原版书籍、手稿原件、书房场景等向公众进行展示。“与其留墓碑,不如建书房”,这是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先生的遗愿在这里得以实现。在草婴书房中,不仅存放他毕生收藏的书籍,复原其书房场景,展现其翻译成就;更重要的是,继承草婴先生的职业精神,建立一个交流中外思想和翻译学术的平台。

团员教师们一边细致观看,一边交流讨论,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团员,要学习先贤反哺桑梓、奉献自身的精神,时刻牢记自己的承诺,自觉扛起新使命、增强新本领、展现新作为。

撰稿:郭婷婷;摄影:李琳娜

  • 373287434671451332.jpg
    预览
  • 545166843496373435.jpg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