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动态新闻
深化教学改革 共筑教育梦想 ——上海市园南中学召开2025年区级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5-04-26 18:15:39   发布人:园南中学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6

DSC_5841.JPG

2025年4月21日下午,上海市园南中学立项徐汇区2025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开题论证会在本校举行。会议特邀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李文萱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胡惠闵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金松副教授担任指导专家,园南中学毛颖校长、傅登荣副校长及课题组部分成员参会,徐汇区教育学院科研员朱伟卫老师主持。 

科研立校,深耕课改实践

毛颖校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专家团队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支持与专业指导,强调学校始终以“科研立校、学术兴校”为核心理念,将通过“教研训一体化”机制保障资源投入,推动课题成果反哺教学实践,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痛点,探索教学策略

DSC_5869.JPG

傅登荣副校长的课题《基于“问题—活动—评价”的初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与实践策略研究》,针对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分离”等问题,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动态循环教学模型,通过问题驱动、活动承载、评价贯穿的设计路径,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DSC_5854.JPG

赵闻老师的课题《“真实情境+问题链”:驱动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实践》,针对传统课堂学生参与度低、知识应用能力弱等问题,通过设计生活化情境和连贯问题链,融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助力学生跨学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发展。

随后,三位专家针对几个项目的开题汇报进行点评和指导。

精准把脉,厘清研究路径

DSC_5865.JPG

刘金松副教授在指导中强调研究需优先明确核心概念的操作化定义,尤其关注课题关键词的精准界定,建议通过实践导向的定义增强研究落地性。提出要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进行梳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衡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与创新性,注重师生互动机制的构建等。 

目标牵引,强化实践逻辑

DSC_5888.JPG

胡惠闵教授高度肯定了两个课题的选题价值,建议第一个课题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纽带,构建“目标导向”的闭环框架,并借鉴沃尔夫泰勒理论优化模型,解决传统课堂中目标虚化、评价滞后等问题。针对第二个课题她指出“真实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仿真设计激发认知冲突,实现知识迁移与学科思想渗透。 

立足理论,落实成果转化

DSC_5909.JPG

李文萱会长指出,课题研究需严格区分“实践探索”与“学术研究”,建议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制多维度的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实施效果,避免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并以“知识关联、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为主线,突出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避免研究目标泛化,确保研究成果兼具学术严谨性与教学可操作性。

DSC_5927.JPG

本次开题论证会不仅是课题研究的启动会,更是一次高规格的科研培训会。专家们从概念界定、理论建构、方法创新、实践落地等维度提供了系统性指导,为项目组厘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攻坚方向。学校将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契机,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品质跃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撰 稿 / 杨燕文

摄 影 / 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