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动态新闻
非遗智创新春 少年传承风华
发布时间:2025-02-05 16:41:28   发布人:园南中学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

2025年,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盛大启幕,春节,这一率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早已跨越地域界限,成为全人类共赏、共护的文化瑰宝。为了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上海市园南中学紧扣 “传·非遗新用”主题,激励同学们以春节非遗文化为灵感,用篆刻、雕版印刷等非遗技艺为载体,融入少先队红色元素,设计独具匠心的少先队文创产品。

年画创作:传统意象绘新篇

活动一经推出,便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非遗创作热潮。在年画创作环节,同学们尽显才华。有的同学沉浸于手绘的世界,用画笔一笔一划勾勒出财神赐福、瑞兽纳祥等传统意象,细腻的笔触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6)班严涔玲同学的作品满含寓意,她分享道:“瑞龙辞岁去,灵蛇献瑞来。在悠久的历史传说与深邃的文化底蕴中,蛇图腾一直被视为充满神秘与智慧的象征,被赋予了聪慧与吉祥的寓意。我以画笔为媒,为2025年添上一抹‘画蛇添福’的祥和之意。我用斑斓绚丽的丙烯颜料,精心勾勒出一条活泼可爱的灵蛇,它悠然穿梭于繁花似锦之中,犹如在传递着新春的第一缕喜悦与祝福。这条灵蛇不仅是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是我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与传承。”

图片1-七(6)+严涔玲+年画.jpg

七(8)班金逸之同学的年画作品同样精彩,他介绍说:“这幅作品以2025蛇年为主题,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新年氛围相融合。创作时,我选用红色为主色调,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吉祥,是新年的主色调;再搭配象征财富与尊贵的金色,营造出热闹华丽的氛围。背景绘制传统窗花纹样、芙蓉花与‘福’字,传递美好寓意。主体是一条红黄相间的小蛇,契合蛇年主题。整幅画寓意金蛇纳福,象征财运亨通;如意云纹寓意万事顺遂;芙蓉花则寓意幸福美满、阖家团圆 ,表达了我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图片2-七八班金逸之年画.jpg

七 (1) 班 陆泓霏

图片7-七1+陆泓霏+年画.JPG

七 (1) 班 耿瑞言

图片5-七1+耿瑞言+年画.JPG

七 (2) 班 胡熙彤

图片3-七2+胡熙彤+年画.jpg

七 (4) 班 李漪云

图片4-七4+李漪云+年画.jpg

七 (8) 班 祈绍谦

图片6-七8+祈绍谦+年画.JPG

手工非遗:古韵新姿绽芳华

除了年画创作,优秀手工作品的创作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不少同学以篆刻、剪纸、雕版印刷、泥塑等非遗技艺为根基,深度挖掘少先队红色历史、精神与故事,探索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新方向。

(一)篆刻:刀笔之间寄深情

在篆刻领域,七(5)班昂清云同学的“祖国万岁”篆刻作品饱含深情,他表示:“篆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融合了书法和镌刻的灵感,我有幸参加学校的篆刻社团学习这一非遗技艺,希望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今年正值少先队成立76周年,也将迎来祖国76岁华诞,特篆刻一方阴刻印章,衷心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图片8-七5+昂清云+篆刻.jpg

七(5)班李奕蓉同学的“吉祥”篆刻作品也别具一格,“欢欢喜喜过大年,吉祥如意保平安,朱文印‘吉祥’吸收篆刻精华,笔画纤细,富有特色。白文印‘安’源自对天地的敬畏与对和平安宁的渴望,粗犷的笔画很有古朴的汉印味儿。两枚印迹都是对中华非遗的最好诠释。”

图片9-七5+李奕蓉+篆刻.jpg

(二)剪纸:指尖艺术传祝福

剪纸作品同样精彩纷呈,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同学们的巧思与妙手下,化作承载着新春祈愿与文化传承的精美之作。

七(5)班宋孜潞同学的剪纸整体为福字造型,寓意福禄万代、福寿吉祥;团花以圆形为基础,寓意团圆美满;融入牡丹花元素,牡丹花作为国花,寓意着幸福、富贵等美好的愿望;祥云是吉祥的象征,预示好事将近,给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图片10-七5+宋孜潞+剪纸.jpg

七(7)班刘驭云同学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时说道:“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广受大家的喜爱。今年恰逢蛇年,我设计的蛇形圆窗花,小蛇身体灵动,盘旋向上,寓意着和谐圆满,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图片11-刘驭沄 七7班 玩转非遗智创秀.jpg

七 (1) 班 沈祈诺

图片12-七1+沈祈诺+年画.JPG

七 (5) 班 倪浩铭

图片13-七5+倪浩铭+剪纸.jpg

七 (5) 班 胡仲涵

图片14-七5+胡仲涵+剪纸.jpeg

(三)雕版印刷:墨香之中悟传承

七(7)班张家恺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这次我前往邹容纪念馆体验了版画制作,这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那刻板与油墨的碰撞,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印刷的内容是邹容走上革命道路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让我记忆犹新。通过这次体验,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邹容等革命先烈们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牺牲、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胜利背后的艰辛与不易。这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场触及心灵的红色洗礼,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文化、铭记历史的决心。

图片15-七7张家恺+雕版印刷.jpg

图片16-七7张家恺+雕版印刷.jpg

(四)泥塑:泥土塑形展活力

在泥塑创作中,七(3)班吴若瑜同学的《好少年好奋斗——奋斗“蛇”》作品巧妙地运用了泥塑和3D打印技术,“运用泥塑捏好造型后再上色,然后运用3D打印技术为它做了一顶小发箍。蛇常被视为智慧和灵活的象征,我们少先队员也应该像小蛇一样充满智慧、有活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大放光彩,努力奋斗!”

图片17-七(3)吴若瑜 泥塑_3D打印.jpg

七(6)班倪姝涵同学的《破浪前行》作品则将向日葵的阳光与少先队员的挺拔身姿相结合,“体现了红色精神在不同层面的延续与发展。红色精神如同火炬,从历史的长河中传递到当代,我们以先辈为指引,汲取奋进力量,以坚定信念和蓬勃朝气破浪前行,向着光明未来大步迈进,用实际行动续写红色篇章。”

图片18-七6+倪殊涵+泥塑.jpg

科技赋能:传统新生展奇思

3D打印、AI绘画等新兴科技,也为同学们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极具科技感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对非遗的独特理解。

七(7)班朱昊冉同学的3D打印作品别具匠心,“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朝、元朝逐渐流传,逐渐成形,是中国非遗文化代表之一。时值蛇年新年,红火的蛇年福到窗花图案寓意着蛇年国富民安。通过AI智能3D建模,运用3D打印技术将传统窗花转变为新年挂件,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用现代科技延续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表现。”

图片19-七(7))班+朱昊冉+3D打印.jpg

图片20-七(7))班+朱昊冉+3D打印.jpg

七(3)班陈思齐同学的AI年画创作过程也充满趣味,“我先是去软件上搜索年画的图片,对年画以及其特点形成初步认知。在制定AI绘图要求时,我先确定了画作类型——年画,再把总结的年画特点添加上去——红红火火,2025蛇年,灯笼,春联,红包,鞭炮,烟花,年兽,醒狮头,金元宝,最后把要求加进去——画面饱满,构图严谨,美观。在AI生成的五幅图片中,我选择了最美观最符合要求的一幅。”

七 (2) 班 秦以濠

七2+秦以濠+年画.jpg

七 (2) 班 何辰轩

图片23-七(2)班 何辰轩 年画.jpeg

七 (5) 班 倪臻豪

图片25-七5+倪臻豪+AI绘画.jpg

七 (6) 班 于广浩

图片24-七6+于伟祺+AI年画.jpg

学子心声:传承感悟共分享

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满满,感触颇深。七(4)班李漪云同学感慨道:“‘玩转非遗智创秀’不仅仅是一场展示传统文化的活动,更是一次创新与传承的融合之旅。这次活动,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在绘画中融入年画的风格和许多中国的传统元素:青花瓷、鸱吻、元宝锦鲤等。‘金蛇狂舞迎新春,瑞气盈门福满庭’值此2025年乙巳蛇年到来之际,愿同学和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如灵蛇般灵动智慧,生活顺遂如意。祝大家蛇年大吉,万事胜意,平安喜乐,心想事成!”

此次“玩转非遗智创秀”活动意义重大,为园南中学的同学们搭建起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桥梁,让大家在实践中真切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春节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让古老的非遗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期待同学们的精彩作品能够在校园中展示,为这个特别的“人类非遗版春节”增添独属于园南学子的青春风采。相信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传统文化将在园南中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撰 稿 / 程梦芸

图 片 / 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