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题名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论坛 | 有点新思考新作为 | 于漪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4 |
聚焦高中语文新课标 |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9 |
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 王宁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9 |
理解并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 | 郑桂华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12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 蔡可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17 |
从“领字”谈古代文学批评术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徐樑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23 |
功夫在课外——致“整本书阅读上海论坛”的一封信 | 温儒敏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26 |
不可忽视阅读趣味与阅读自由 | 王栋生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27 |
教学 | “着”“了”也在装点春天 | 刘秀银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31 |
“反常”表达有妙处 | 常福胜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32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牛玉峰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31 |
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 | 陈其明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35 |
万紫千红总是春 | 肖培东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37 |
仿佛若有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亮点管窥 | 褚树荣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39 |
转折复句的预设研究及其应用——以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 顾妍婷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44 |
读《宿甘露僧舍》 | 邬国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50 |
论述类写作教什么?怎么教? | 周康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55 |
看见了,想一想,记下来——我的人生和文学三字经 | 王宗仁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58 |
紧扣课标,丰富写作实践体验——统编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 唐建新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62 |
余光中的四种乡愁 | 孙绍振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66 |
高考文言文本彰显学术含量——评2017年上海卷《进学斋记》的选文处理 | 韦言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71 |
“厉害了,我的X”正流行 | 李可钦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76 |
晒干了的橘皮就是“陈皮”吗? | 刘志珍 | 语文学习 | 2018 | 1 | 76 |
论坛 | 语言理解与建构——记2017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 | 顾薇薇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4 |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 | 武健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6 |
我的“小玛德莱娜”蛋糕——捕捉并表达感官触发的回忆 | 邱慧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7 |
《老王》教学设计 | 朱立铮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9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 盛庆丰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10 |
台湾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评述 | 郑坛建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13 |
叙事学文本分析理论: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访谈 | 龚晓丹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20 |
在阅读中发现自我 | 段增勇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25 |
永远的纪念 ——叶圣陶先生给我的五封信 | 范守纲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27 |
教学 | 促狭鬼是谁? | 石惠珊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31 |
黑暗中的叙述者和月色下的聆听者 | 高翀骅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32 |
“哈哈哈!”笑声里的意味 | 罗王军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35 |
“会诊”别里科夫 | 李兴茂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36 |
教学的入套与出套 | 肖培东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38 |
从实验室到田野:学习任务群视域中的专题学习 | 褚树荣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40 |
古代经典文明基因探寻的研读实践 ——以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板块为例 | 赵盛成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48 |
说说《荆轲》中时间副词的作用 | 王慧军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52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题目解密 | 韦琳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55 |
我与动物小说的一世情缘 | 沈石溪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58 |
鲁迅《祝福》新论——以叙述视点和叙述分层为切入角度 | 龚金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61 |
什么是“窗子”的含义——从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的一个参考答案谈起 | 詹丹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65 |
从赋予分值到标定编码——高考语文试卷评分量表的制作 | 蒋远桥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68 |
“鲐背之年”是什么年? | 童县城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74 |
“万人空巷”辨正 | 杨婷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74 |
“或”字应怎样解释 | 吕传文 | 语文学习 | 2018 | 2 | 76 |
论坛 | 聚焦高中语文新课标 |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4 |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 陆志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4 |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 蔡可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9 |
研究课标,践行课标 | 王岱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13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说教学的三重转化 | 陈琳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19 |
多写小作文就不怕大作文 | 吴非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22 |
这是谁的经典 | 张小兵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24 |
教学 | 雨中情“蕴” | 陈鹏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26 |
叩开言语之门,品味汪老情深 | 刘兆刚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27 |
从“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说开去 | 李永梅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29 |
烙上美食家印迹的《昆明的雨》 | 陈其明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30 |
昆明雨中情味浓 | 肖培东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32 |
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褚树荣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34 |
向深处追溯:拓展和参证 | 黄会兴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38 |
“阅读手札”:让阅读成为河流 | 谢澹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40 |
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蜀道难”母题史考察 | 王东颍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44 |
《蜀道难》中一唱三叹的指向及蕴涵解读 | 肖峰旭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47 |
论《滕王阁序》的主旨是什么?——兼与江锐老师商榷 | 任晓卉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49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全面的观察与理性的表达 | 吴欣歆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53 |
学会发现不一样的物事 | 葛水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59 |
说理与思辨——重新审视议论文写作教学 | 余党绪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63 |
一副对联究竟要考什么文化常识?——一道文化常识题命题商榷 | 卜新尧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68 |
2018上海春考语文试卷评析 ——以命题与答题的思维机制为视角 | 张慧腾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72 |
“油腻”的网络狂欢 | 钟沛兰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75 |
是歧义句吗? | 黄绍勇 严新昌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76 |
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 | 邹享昌 | 语文学习 | 2018 | 3 | 81 |
论坛 | 高中语文课程“任务群化”商榷 | 何源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4 |
罗森布莱特的“交融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赵政廷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9 |
基于品味词语的文本细读 | 石焘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15 |
教学 | 一“影”一“味” | 贾立双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17 |
不可忽视的“居”字 | 厉毅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18 |
叠词背后的情感密码 | 刘婧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20 |
“漉”“注”“漏”之辩 | 杨绍忠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21 |
归到文字始有光 | 肖培东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22 |
保持在场:“当代文化参与” | 褚树荣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25 |
实体书店凋敝调查——调查报告写作指导 | 徐美珍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30 |
愿你有一个在文化中行走的灵魂——记宁波四中的“行走课堂” | 钱洲军等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34 |
在创作状态中理解一首诗的体裁和题材——以设计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语文活动为例 | 高翀骅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38 |
“鸟道”是鸟飞行的山道吗 | 刘建鲁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41 |
《项脊轩志》中的“母亲” | 黄邵震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42 |
从《说文解字》部首入手探究古文教学策略 | 张林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44 |
戏剧课的教学逻辑——以程翔老师《雷雨》教学为例 | 成龙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48 |
童年是写作取之不尽的富矿 | 殷健灵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53 |
支架:走向专业的写作知识教学 | 叶黎明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56 |
关于高考散文阅读测评的思考 | 杨勇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62 |
高考语文逻辑思维题的命制与备考思考 | 石志坚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67 |
中西合璧的新词“打call” | 毛民生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71 |
聊一聊“尬聊” | 李雅倩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72 |
名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由来 | 倪培森 | 语文学习 | 2018 | 4 | 73 |
论坛 | 借助三种课型推进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以《海底两万里》为例的阅读策略指导 | 樊颖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4 |
中小学作文修改课程知识序列反思 | 何源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7 |
野村教画对自读课教学的启示 | 李保伟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11 |
评课不容易但不能随意 | 汤飞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13 |
“我的”小桃树长大了 | 施帮达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15 |
“它”“你”“我亲爱的” | 陈海波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16 |
“别有用心”的爷爷奶奶 | 王家良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17 |
文中插图所引发的 | 付胜芳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19 |
教学 | 曲径通幽赏桃树 | 肖培东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20 |
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几点思考 | 毛刚飞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22 |
人人都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写作 | 陈亚敏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27 |
跨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 李丹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29 |
搭建与古诗文对接的”支架“——以《前赤壁赋》教学为例 | 石莉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33 |
《祝福》中的那些“眼睛” | 阚凤威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38 |
《逍遥游》释义商榷四则 | 夏丹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42 |
“无聊”声处循真迹——且从《江南的冬景》“无聊”处说去 | 方妤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44 |
批判性思维导引下的经典文本解读 ——《红楼梦》中钗黛形象的对比探究 | 何佳忆 刘君梅 赵琳 徐哲超 易晓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47 |
细节的力量 | 简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54 |
思维导图在论述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李汝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57 |
叙述间的温情与希望——再读《孔乙己》和《故乡》 | 朱亚梅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62 |
概念限制:高考作文命题的关键技术 | 郑玉财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65 |
非连续混合性文本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分析——以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 张爱华 刘峻岭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70 |
简缩的新词:“妈宝” | 芜崧 袁盼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75 |
给“隐隐如雷”加个注释 | 邹享昌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76 |
“成语杂糅”例说 | 宋桂奇 | 语文学习 | 2018 | 5 | 76 |
论坛 | 叙事中不能承受“经过”之虚 | 卢杨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4 |
闲情逸致与作文 | 毛荣富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8 |
一字词一世界 | 童县城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10 |
教学 | 震撼心灵的声音 | 陶加辉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12 |
一个“抱”字定宗旨 | 刘永胜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13 |
以“问句”为切入点深读 | 景慧颖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15 |
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吗 | 刘波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16 |
语文教学有“三告” | 肖培东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17 |
言语之难: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问题 | 褚树荣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20 |
语言的狂欢——网络语言专题教学案例 | 陈佳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24 |
追溯汉字的前世今生 ——语言实践活动案例 | 岑颖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27 |
郁达夫的营构之秋——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 | 李卓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31 |
《想北平》独语风格赏析 | 欧阳凯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35 |
柳宗元的自我救赎之路 | 朱前珍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38 |
同病本相怜,惺惺未予惜——也说《老王》的“幸运”“不幸”及“愧怍” | 袁海锋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40 |
“语感”“文感”与“互文感” | 林忠港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44 |
《水浒传》背后的故事 | 王族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47 |
把“论文写作”作为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出口” | 吴泓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52 |
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 孙绍振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57 |
“准确”“迅速”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以2017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为例 | 王金娥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68 |
新词“佛系”探析 | 张晓瑜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73 |
犬女”是文言谦词吗 | 夏松平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74 |
“幽邃”是“幽静深远”吗 | 吕传文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75 |
“动辄得咎”新用法 | 张玉新 马殿荣 | 语文学习 | 2018 | 6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