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教育体系,上海市园南中学与上海植物园长期深度合作,精心打造 “植物园行走课程”。该课程以自然生态为课堂,以植物资源为教材,通过专家引领、实地研学、实践创作等多维形式,打破传统教学边界,让学生在自然探索中提升科学素养,在实践体验中培育生态保护意识,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特色品牌项目。
金秋十月,上海市园南中学再度携手上海植物园,共同启动了“植物园科普课程”。此次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探索生物奥秘的宝贵机会。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领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以自然笔记讲座拉开序幕,10月10日,学校邀请上海植物园科普志愿者、自然插画师荀一乔老师,为六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自然印记・手绘生态——自然笔记”课程。
课堂伊始,荀老师以“你有没有因为一片形状奇怪的叶片、一朵盛开的花儿停下脚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随后展示了精美的植物手绘图例,有呈现掌状叶、翅果的,也有细致描绘花朵结构的,还有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持续性观察笔记,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兴趣。
荀老师介绍,自然笔记是通过图画与文字结合,观察、记录自然万物,可用于科学考察、实验记录,形式丰富,包含拍照、文字、绘画、手工等,核心是细致观察、真诚记录与融入个人感受。她还展示了学生创作的桂花自然笔记,叶片、花苞等细节与文字说明相得益彰,让同学们直观感受自然笔记的魅力。
接着,荀老师讲解手绘装备,从铅笔、勾线笔、水彩笔等绘图工具,到水彩纸的选择,都一一介绍,强调工具是为创作服务,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开启自然笔记之旅。
在示范环节,荀老师以萱草为例,引导同学们先观察植物特征,再从线稿入手,用辅助线先勾勒整体轮廓,再细化局部,遵循“整体简化、局部细化、整体调整”的原则,一步步教同学们如何将萱草的形态生动呈现于纸上。
课堂中,荀老师还展示了玉兰等植物的板绘练习作品,从冬到夏,记录植物不同阶段的变化,让同学们明白自然笔记可以是长期、持续的观察记录。
课程接近尾声时,进入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互动,有的询问如何保存自然笔记以防止损坏,有的纠结彩铅和水粉哪种更适合画自然笔记,还有的想知道怎样提升画画速度。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荀老师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细致地为大家一一解答,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这堂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到自然的奇妙与手绘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绘制自然笔记的技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走进自然、记录自然的热情。相信同学们会怀揣这份热情,去探寻更多自然之美,让笔端绽放出更多精彩的自然印记。
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引领园南学子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撰 稿 / 王雁翎
摄 影 / 田 宇 钱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