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习兄弟学校在 "多元育人空间开发与实践" 领域的先进经验,为新校区建设积累可借鉴的案例,提升干部和教师在校园空间规划及特色课程实施方面的实践能力,上海市园南中学组织相关人员赴世外浦江学校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实地参观,感受多元学习空间的独特魅力
园南教师们首先开启了对世外浦江学校多元学习空间的参观之旅。在周校长的带领和介绍下,大家依次走进芬雅党建园、钱学森主题阅读空间、梦享博物馆、科学时光机长廊、航天科普角、低碳环保廊、芳香植语长廊、金色大厅、摩天轮阅读长廊、探索空间等特色空间。每一处空间都独具匠心,不仅在环境营造上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更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让教师们真切感受到了多元育人空间的独特魅力。
聆听报告,共享育人实践经验
参观结束后,园南教师们来到二楼会议室,聆听了世外浦江团队带来的主题交流分享。
《芬芳焕新:芳香植物长廊 2.0 升级探索之旅》
教导处张峰副主任以《芬芳焕新:芳香植物长廊 2.0 升级探索之旅》为主题展开分享,从芳香植物长廊的升级动因、升级路径、升级亮点三个维度,深入解读芳香植物长廊的迭代升级过程。她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芳香长廊建设过程中实现的“跨学科成果系统整合”、“体验层级立体跃升”、“可持续发展生态构建”三大突破性成果。通过她的讲解,与会教师深切感受到长廊空间承载多元教育功能的无限可能。
《解锁博物馆资源,赋能科学教育新发展》
随后,张峰副主任为我们分享了马雪姣老师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学校引入博物馆资源赋能科学教育的背景缘起与实践脉络。通过回顾历年特色展览项目,提炼出四方面实践经验:从课程资源配套的精准对接,到课程资源包的分层开发;从课程开发前置介入展览策划,到学科活动的跨维度设计,完整呈现出“挖掘博物馆资源构建特色科学教育体系”的探索轨迹。报告中展现的原创科学艺术作品、主题微课等创新实践,为“双新”改革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创新突破提供了兼具操作性与前瞻性的独特思路。
《基于学校环境的多元育人空间开发与实践——以世外浦江为例》
周晓敏校长从教育改革趋势与育人目标的宏观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学校课程体系与多元育人空间建设的内在联系,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科学的空间建设,既满足学生共性学习需求,又能为其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她着重强调了多元育人空间开发的时代必要性,并分享了校舍资源优化利用的创新策略,深度解读了学校精心打造的“DREAM 追梦廊”空间背后的设计初衷与教育理念。
此外,周校长还介绍了层次分明、五育融合的“芬雅”课程体系。围绕《天地》、《公民》课程框架设计,她指出课程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公民素养、跨学科综合素养以及高阶思维能力。报告中,周校长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多元育人空间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与显著成果。最后,她还就加强实践探索、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案例分析、提升教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思考,为教育同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参考。
毛颖校长代表园南中学向世外浦江团队致以诚挚感谢,她表示,全体教师在参观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通过倾听、观察、记录与深度思考,充分汲取兄弟学校的育人智慧。她高度评价世外浦江的办学实践精准呼应 "双新" 课改方向,其 "环境即课程" 的探索正是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当代诠释——在多元育人空间与特色项目的浸润中,学生的天性与潜力被充分激活,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实现有机统一。
毛颖校长特别指出,世外浦江通过深度学习场景构建、科学思维培育体系、项目化学习实践,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生动样本,其创新经验印证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范式转型。最后,毛颖校长寄语全体教师:在坚守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要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可落地的课程项目,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点燃教育梦想,让“多元育人”的理念在园南校园中结出更多实践硕果。
此次赴世外浦江的参观交流活动,为上海市园南中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平台。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大家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多元育人空间开发与实践、课程融合等方面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相信这些经验将为园南中学新校区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学校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撰 稿 / 卫曼华
摄 影 / 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