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园南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红色场馆,与抗战老兵、先进党员等模范人物面对面。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同学们不仅在聆听奋斗故事中感悟责任担当,更在分工协作中体会到“1+1>2”的力量——从设计访谈提纲时的思维碰撞,到走访途中的相互支持,再到整理素材时的查漏补缺,每个小组都像一颗凝聚的星火,在协作中点亮红色记忆,让红色精神在青春血脉中流淌。
当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将寻访到的模范故事片段整理成完整篇章时,分工笔记本上早已写满密密麻麻的标注:有人负责梳理时间脉络,有人核对历史细节,有人提炼人物箴言,有人构思成果呈现形式……这种 “史料挖掘—实地走访—成果共创”的协作模式,正是上海市园南中学八年级学生在 “星火寻踪・薪火相传”主题活动中的生动实践。
峥嵘岁月:老兵故事里的家国担当
八 (5) 班李奕蓉小组在钱学森图书馆寻访到抗美援朝老兵欧阳杰。1951年,14岁的他投身军旅,作为铁道兵在朝鲜战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艰苦战役锤炼出坚韧品格。从军营到高校,他始终以“终身学习”践行党员使命,担任党总支书记时深耕思政教育,叮嘱同学们:“建设祖国是场接力赛,你们要握紧这根棒。”同学们感慨道:“爷爷的话让我懂得,我们接过的不仅是时代接力棒,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如今学习遇困时,总会想起他在战场上的坚持,便有了攻克难题的勇气。”
八 (4) 班李漪云小组则倾听了退伍军人邓惠民的故事。1968年参军的他,亲历珍宝岛事件,在黑龙江边境的冰天雪地里坚守岗位,荣获 “五好战士”称号。值夜班遇野狼时的冷静、砌防空洞时的坚韧,让同学们读懂了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深刻内涵。小组同学在感悟中写道:“邓爷爷在冰天雪地里的坚守,让我们深知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像他那样,勇于面对困难,永不退缩。”
八 (6) 班方乾泷小组走访了有50年党龄的杨建设老人。1971年参军后,他在重庆经历 “一天一夜行军140华里”的极限训练,十年警卫员生涯磨砺出钢铁意志。老人展示的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映照着 “坚持、低调、开拓眼界”的人生箴言,更让同学们看到国防科技腾飞背后的精神密码。杨爷爷的经历让小组成员明白了坚持的力量,其人生箴言也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引,激励他们不断开拓眼界,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初心如磐:党员群体的奉献足迹
八 (3) 班孙远城、连宇飞小组走访73岁先进党员林志洁。1969年,17岁的她响应号召下乡插队,在安徽农村用两年汗水赢得老乡认可;进入工厂后从初中生逆袭为电大毕业生,凭实干成为厂级领导;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15年间,将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诠释着基层党员的奉献底色。小组成员感悟:“林奶奶用一生践行初心,她的准则让我明白平凡岗位亦能创造不凡,我要以她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八 (1) 班云天泽小组在科技企业遇见党员秦茗。受原子弹制造工业出身的父亲影响,1992年入党的她从技术岗到人力资源领域,始终以 “誓以实绩绽芳华” 自勉。33年党龄里培养出数十名行业领军人才,用 “给年轻人压担子” 的理念展现新时代党员担当。小组成员表示:“秦阿姨53岁仍钻研人工智能的精神让我汗颜,她的理念教会我要勇于接受挑战,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薪火永续: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八 (2) 班王云晞小组同学拜访了 “两弹一星”参与者周茂生。1970年,他放弃清华机会,奔赴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在黄沙与辐射中记录爆炸数据,15年青春换来了国防盾牌的坚固。“父母临终未能尽孝” 的遗憾,更显 “舍小家为大家”的深沉大爱,小组同学在感悟中写道:“周爷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奉献了青春,甚至留下了对父母的遗憾。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安宁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 (8) 班盛凌珑小组走进宋庆龄陵园,追寻 “永远的宋先生”足迹。从15岁留学归国投身革命,到抗战时期募集120吨医药物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深耕妇女儿童事业,宋庆龄用一生诠释 “把个人命运与民族未来相连”。展柜里那件1927年的棉布旗袍、打补丁的毛衣,诉说着伟大背后的坚韧与温情。小组成员说:“宋庆龄先生的一生都与民族未来紧密相连,她的坚韧与温情让我们深受触动。我们要学习她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历史回响:少年心中的成长启示
八 (7) 班的寻访则串联起不同时代的精神坐标:抗战时期先辈绝境逃生的智慧,文革时期教育断层的遗憾,让同学们更珍惜当下的学习机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做人要传递正能量”,历史的回响化作青春的誓言。通过这次寻访,小组成员了解到不同时代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表示今后会踏实学习、传递正能量,不负时代嘱托。
合上访谈记录本,同学们仍在为模范故事的细节争论不休——有人坚持补充历史背景,有人提议用时间轴呈现人物历程,最终在共识中完成成果创作。这种在分歧中寻求默契的过程,恰是小组合作最珍贵的收获。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记录下模范事迹,更在字里行间写下成长感悟:从老兵故事里学会坚韧,从党员奉献中理解责任,从历史变迁中懂得珍惜,更在“资料收集—实地走访—成果共创”的协作链条中,练就了倾听、包容与担当的本领。正如同学们在总结中所说:“模范人物教会我们坚持的力量,而团队让这份坚持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红色寻访不是终点,而是园南少年成长的起点。当同学们将“初心”“担当”“奋斗”等关键词融入日常,当小组合作中培养的默契与智慧转化为未来的行动力,红色精神便有了最鲜活的延续。这正是“星火寻踪・薪火相传”的深层意义——不仅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更要让协作共进的青春力量,成为点亮新时代的燎原之火。
撰 稿 / 程梦芸
摄 影 / 八年级各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