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园南中学优秀家长徐文红事迹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地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们越来越感到,一向听话的女儿渐渐变得不怎么听话了,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偶尔还会同你顶顶嘴。在与同事和朋友们交流时,也常常听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的感叹。 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带着丝丝的困惑、也带着几许期待,我参加了园南中学为预初年级家长举办的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学校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讲述了新时期教育的特点、完美人格形成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等内容,还通过优秀的家教案例帮助我们家长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孩子上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人际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和困难,也将面临更多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事情,这时就需要父母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孩子,而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女儿的思想、学习动态,捕捉思想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教育。记得女儿在刚上预初时,面对新环境,班级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利,对班长工作产生了不想干的念头。我们就及时地同她一起分析。告诉她,班长工作不仅是你为班级同学服务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考验,鼓励她要有勇气去战胜困难。告诉她,在学习上、在工作上、行动上做同学的表率。同学之间要大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另一方面,我又主动和班主任老师联系。最后,在老师共同教育和帮助下,女儿终于顺利地闯过了这一关。通过一年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我们也相当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时常告戒她,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家里要孝敬父母长辈,主动与家长问候,接受父母的教育帮助;在学习上,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在生活上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的最早启蒙老师,因此,我们也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及自身修养,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来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提高自己。 我们还积极支持她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得知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活动,我就认真和女儿一起选择书目,通过对《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学习,使她懂得了无论今后将面对怎样的困难和变化,都应采取积极、愉快的态度去迎接,并努力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我觉得,借助寓言故事的寓意,让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的说理要深刻。我们又一起参加了读后感的交流,并获得了二等奖。对于获奖,女儿感到很兴奋,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获得演讲的二等奖。我们还经常鼓励她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如在寒假中组织小队伙伴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礼品去慰问退休生病的赵伯伯,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暑假,和居委会的阿姨一起去慰问军属等等,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周围的人。作为家长,我们也以身作则,尽力支持学校的工作,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尽量抽出时间陪女儿出去走走,边旅游,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年暑假,结合学校布置的巡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课题,我们去了北京。一方面让她认识北京,也让她了解北京的历史。我们还去了承德的避暑山庄(承德是清朝卖国条约的签订地),由女儿亲手拍下了一幅幅照片,记录了我们的旅程。回来后,她写下了多篇日记,记述了一路的感受。 在我们家中,我们既是家长,又是女儿的朋友。我们经常和女儿一起读书看报,有时我们单位里有(专业性)考核,女儿会像长辈似地说:“要努力,考个好成绩,我们比一比。”为培养女儿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我们给了她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只要求她认真上好每一堂上课。平时从不要求她去参加什么校外补课班。每天完成作业后,适当听听广播、看看电视都可。让她凭个人爱好去学二胡、学声乐。小学时,还学过舞蹈、美术、书法等,她的二胡、声乐分别已通过了业余八级和五级考试。学习成绩在年级中也是名列前茅。班级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还获得了2003学年徐汇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光有爱不够,教育还需要爱的艺术。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将继续学习,不断探索,在学习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
初一(4)班钱韵筠家长:徐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