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魅力》有感
张依云
最近,读了
一、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
中学生的二十四小时中,见到最多的人不是父母,而是班级里的同学以及学校里的老师,那么,在青春成长期间,对孩子的品格和行为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教师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些学生的问题恰恰就是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允许学生排队说话,自己却在开会时与同事聊天;教师不允许学生佩带手机,自己却当着学生的面发短信,玩游戏;教育学生对人有礼貌,主动打招呼,可是面对学生的问候却是一脸的麻木。这些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率先垂范,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实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这样无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因此,现在我看到教室里的垃圾就会主动弯腰捡起来,而不是视而不见或命令同学打扫。每当我这样做时,我发现学生们也会不由自主查看起自己身边有无纸屑和垃圾,并且主动把它们捡起来扔掉。
二、作为教师要有亲和力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对老师是属于“敬而远之”的。在我的印象中,不管年轻还是年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班级的某位男同学发言时闹了一个笑话,下面很多学生都发出了善意的笑,我坐在下面也露出了微笑。这时,我听到一些女同学用惊喜的目光看着我,小声讨论:“
要成为一个“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教师是我们青年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三、作为教师要善于表扬
老师爱学生是一种天性,很多优秀老师表示我爱班中的每一位学生。但是从上海市一份调查可能会让所有的老师困惑难过,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的老师认为自己关爱学生,而恰恰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老师不爱他。这种师生感受错位的原因我认为答案是这样的,老师爱学生,但是用错了方式,有的教师以批评为棒,说教为棍,从语言上让学生抬不起头,孩子们是单纯的,他们天真的认为:“老师批评我一定是因为我做的不好,我一直这样差劲,老师也不会关爱我了。”反之,如果教师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相信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有这么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从《教育魅力》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教师要关心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