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基础 抓规范 求创新
——上海市园南中学行为规范教育内容
我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系列活动和学科教学为载体,以原有的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突现生命教育内涵,建立健全符合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分阶段层次的教育实践体系,形成重基础、抓规范、求创新的育人氛围,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能学习、勤实践、会健体”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生。
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目标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加强常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品行培养,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从基础性行为习惯抓起,突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性教育。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行为规范教育总体要求,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六年级以“认真听课”、七年级以“自觉完成作业”、八年级以“独立思考”、九年级以“温故知新”为抓手进行教育;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侧重以“文明礼貌”、“团结合作”、“勤奋进取”、“争创佳绩”为各年级目标强化训练。加强教育和引导,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学生的发展相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以两纲精神为指导,以“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为目标,构建园南特色的民族精神、生命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和评价机制。
开展以“爱国情,民族魂”为主旋律的民族精神教育,依托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分年级教育目标的系列活动。如依托第二课堂和体验型小队活动,充分发挥黄道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开发《黄道婆乌泥泾手工棉纺技艺》等校本德育课程,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围绕我校生命教育分年级目标,继续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注重挖掘实践活动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的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珍惜生命、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的生命意识,通过多元的途径分阶段实施,丰富和完善《防震减灾》、《生命教育学生读本》、《心灵维生素》等园南特色的德育课程。
(一)目标明确,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
依据中央8号文件精神及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的校情,我们制定了学校《德育三年发展规划》,《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三年规划》、《园南中学实施“两纲”年度计划》等,全面部署、细致规划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时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园南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评比》、《学生奖惩条例》、《班主任、年级组长岗位职责》和《班主任、年级组长的考核条例》等,德育工作实施组织到位、逐步呈现“决策科学化、操作程序化、执行透明化、过程人性化”的特点。学校建立由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年级组、团队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一支由年级组长带头,班主任为骨干,
(二)注重规范教育,拓展多元途径
1、实施分层教育目标,锤炼行为规范养成。
学校从基础性行为习惯抓起,突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性教育。我们根据各年级行为规范教育总体要求,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六年级以“认真听课”、七年级以“自觉完成作业”、八年级以“独立思考”、九年级以“温故知新”为抓手进行教育;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侧重以“文明礼貌”、“团结合作”、“勤奋进取”、“争创佳绩”为各年级目标强化训练。根据各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特征,学校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对行为规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学生的发展相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我校注重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带领下,成立了学生常规检查队伍和自主管理队伍。常规检查队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综合检查评分,并下发检查反馈表,及时教育。自主管理队伍对各班体验型小队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管和服务。积极开展“星雨康健院”、“慰问孤老”、“防震减灾”“植物园小导游”等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由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共同参与的行为规范检查与反馈工作,坚持日日常规检查、周周分数公布、月月考核评比,抓细抓实,持之以恒。还以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卫生免检班”、“校园感动人物”等激励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行为素养。
校、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通过在班主任中开展“班会课的实效性”的探讨活动,探讨在新形势下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促进和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我校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健康教育培养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学校每周开设20分钟的有教材、有教案、有教师的健康教育课,并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等宣传阵地,还通过邀请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健康卫生讲座,播放健康卫生宣传片,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举行健康卫生知识测试等活动来加强师生的健康意识。
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是班风、校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走进经典”为主题的校园第十一届艺术节,通过课本剧、古诗文朗诵等形式走近经典,触摸和感悟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我校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校本特点。而在2012年开展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一位学生谈到:“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一名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有规矩,守纪律。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就像鱼儿和水 ,规则分分秒秒都离不开我们。
2、开展自主实践,注重行为内化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社会公共场所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行为表现重要的场所。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实践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境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我校少先队有效结合“5·25”交通法规宣传日、“11·9”消防日、“12·5”宪法宣传日等,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摄入社区,积极开展体验型小队活动。小小志愿者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体验交通协管员的辛劳;出现在社区,开展“防震减灾法宣传日”、“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等主题宣传;出现在上海植物园,号召市民爱绿护绿……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以小手牵大手,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提高广大市民遵守公德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做贡献。参观佘山地震科技馆,开展“寻访爱国主义基地”、“小小交通协管员”、“无烟日”、“艾滋病日”等专题宣传;到“星雨儿童康健院”为残疾儿童服务;担当植物园小导游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角色走进社会,多了一份对人生的体察感悟,多一点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为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机会,更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外,学校每个暑假都组织新生和毕业班学生的军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树立起排除困难“好学、求真”的信心。
3、教师以身作则,增强示范效应
每位教师在行为规范上成为学生的示范员,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的隐性教育,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近几年,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上,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行,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提升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
①学校领导率先垂范。为了“带好班”和“带好队”,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学习各级部门有关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园南中学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上海市园南中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上海市园南中学重大事项向教代会报告制度》、《上海市园南中学校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制度,从制度入手规范从政行为,遵循原则和程序办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认真落实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工作措施,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水平。
②教职工规范意识不断增强。每学期,学校分别结合教职工大会、年级组学习等,不定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上海市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和身边案例,展开深入学习和研讨。同时,结合岗位特点,分别邀请专家给班主任、全体教职工作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律素养。近几年,学校还制定并出台了《园南中学教师师德规范》和《园南中学师德规范奖惩条例》,该制度进一步具体规范了教师的言行,提升了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开展“树师表形象,展师德风采”活动,做到敬业爱生、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大大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在行风建设评议中,受到社区和上级部门的好评。此外,我们还将《园南中学全员岗位职责》用红线、底线、出线三个指标进行细化,使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更为清晰,使“不踩红线、确保底线、鼓励出线”的管理要求在全校教职工中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我们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岗位确认的责任制签定工作,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岗位强化责任。
4、完善健康教育,进行心理教育研究
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心理课、心理咨询等手段的有效干预帮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非智力因素,培养成功智力,树立信心,在体会失败、感悟成功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与心理素质,进而提升学习信心。
我校有一名专业心理教师,另有两位教师持有心理咨询上岗证,每周中午我们有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还在校园中设立“心语心愿”信箱,每周一次中午是心理教师对个别学生心理辅导时间。对行为偏差学生的纠正我们还建立了健康成长档案,跟踪了解学生的变化过程。
学校一直开展党团员结对帮教活动,通过党团员和结对特殊生的定期谈话,寒暑假定量家访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着学校特殊生的转化工作。平时学校及时与有关居委联系,关心学生在社会和家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建立了良好的警校联系制度。我校与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运用心理辅导方式综合干预学生问题”心理课题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专家为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开设讲座,并通过家长接待日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寻找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孩子厌学的根源,使家长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使家庭矛盾得以缓解。总之,学校积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针对学生及其家庭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妥做好了特殊生的预控工作。几年来,学校无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
目前我校作为徐汇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之一,在区学生体质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带动辐射本校及周边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工作,拓展学生健康发展中心功能,正在积极开展医教、体教结合的实践。
5、注重学科育人,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现行的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分别以学校生活、家庭和社区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国家政治生活为背景,设置了大量的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内容,有效利用思想品德教学把行为规范教育落到实处,对提高青少年爱国守法、明理诚信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首先把行为规范教育内容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以期在提高行为规范教育质量和活动的实效性上下功夫,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学校在《师德规范》中明确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认真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同时,要求思想品德课授课教师自身加强学习,及时掌握相关的教育资讯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保证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的适时性、科学性及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原则,通过选用社会热点或引发众人关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讨论、分析、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同时,有效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校园、家庭、社会生活)的典型行为表现和遭遇的实际案例,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在“尊老爱幼”、“节约粮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等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避免从众、敢于坚持的重要性,同时在遭遇“同伴破坏公物”、“班级内攀比成风”等情况时,学会正确辨别,并机智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法,以真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成长为文明、健康的社会公民。
|